驾校学的“坏毛病”不要带上路
点刹车最有效?
很多教练在教学员如何控制刹车时,“点刹”是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词。所谓“点刹”就是以尽量快的频率踩刹车再松开再踩再松开,如此往复。按教练的解释,这样踩刹车的作用是可以防止车轮抱死,增加对车轮的控制力,避免在紧急刹车时车辆发生失控或翻车。
石家庄陪练网提示:汽车陪练的必要性
充分提高驾驶技术:目前的驾校培训,因为训练时间短,只能基本掌握简单的操作方法和情况处理方法。即使这样也是在路况简单的训练场得到的经验。但是、实际的路况比训练场要复杂的多。驾校的教练遇不到实际道路上出现的情况,也不可能给驾驶员讲解处理情况的方法。另外,驾校也不会给学员讲解实际道路的驾驶经验。因此实际道路的驾驶陪练还是有必要的。
正解:
原来的汽车很少有配备ABS即刹车防抱死系统,所以,在很多驾校教练的心目中,“点刹”仍然是避免车轮抱死最有效的刹车方式。可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ABS现在已经成了大多数车的标准配备。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当系统发现车轮被抱死时,立即自动放松制动片,使车轮继续滚动,然后再自动刹紧,发现抱死后又立即自动放松,这样不停地刹车、放松,在1秒内可作用60至120次,相似于机械的“点刹”,却远远高于人类所能做到的每秒1至2次点刹。
在有了先进的电子辅助之后,人为的“点刹”自然已是多余。而由于“点刹”会不断松开刹车而延长了制动时间,这自然也会大大延长制动距离,面临紧急情况时将会非常危险。
低转速就加挡?
多问几个学员或新手,就能发现,几乎所有教练都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车一动就换二挡,尽量早加挡”。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却在很多驾龄挺长的老司机中成为了“真理”。他们习惯于在转速为1600rpm至1800rpm时就换挡,理由是“低转可以省油,对发动机也好”。
正解:
过去在中国,发动机和整车的工艺水平无法接受高转速和高速度的考验。而目前的发动机都是按照在较高转速下工作设计的,其材质和精度已经不需要“低转保护”。如果发动机长时间在非正常的低转工作状态下工作,内部机件的负荷和磨损自然增加。而且长期低转工作还会造成燃烧不充分从而产生积碳,发动机的自洁能力又得不到有效发挥。所以,为了您的车着想,千万不要总是低转速加挡,改为在2000rpm至3000rpm时加挡较为合理。
先离合后刹车?
新学员的油离配合一般都掌握得不好,容易熄火。为了避免新学员在驾车过程中频频熄火,教练通常会让学员在碰到情况需要刹车时,先把离合踩到底,再踩刹车。哪怕只是在正常减速停车时,也都要左脚先把离合踩下去,右脚才敢往刹车踏板上放。有的人刚从驾校出来,甚至养成了左脚一直不离开离合踏板,一有情况先踩离合的坏习惯。
正解:
石家庄陪练网提示:汽车陪练的陪驾进度
新手上路汽车陪驾完全在于多开车来提高自己的驾驶技巧,不像在驾校学车有通过考试的心理压力。时间可由自己安排,君安达为您提供免费上门接送服务。君安达汽车陪驾教练会根据顾客不同的驾驶基础和水平,精心设计陪驾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一般基本驾驶训练。内容:仪表识别、正常驾驶的起步与停车、直线、坡道驾驶、一般道路及转弯中变速换挡,简单的路况判断及处理,掌握五大基本功(油门、离合、变速器、方向、刹车)的配合与协调运用。
第二阶段:较复杂道路驾驶训练。内容:将基础驾驶的要领运用到复杂道路上,进行转弯、变道、调头、倒车等驾驶技能的训练,较为复杂的路况判断及处理,能基本判断道路情况,培养一般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和通过路口的应变能力。
第三阶段:复杂道路驾驶训练。内容:在复杂的人车混合路段、高速路、立架立交桥等道路上驾驶,能熟练控制车速,保持前后车距,能控制横向车距和提高在各种复杂路段的驾驶水平。
第四阶段:停车场倒车及运用。习惯后视镜用法,提高驾驶员的空间立体车位感。在停车场运用后视镜进行有障碍倒车、停车入库、划线调头及侧方停车。
第五阶段:夜间驾驶训练内容:掌握夜间驾驶的特点,正确使用车辆灯光,在夜间能保持汽车横向及前后车距,提高通过路口、弯道坡道的观察能力以及夜间倒车入库。
第六阶段:综合道路驾驶训练:内容:在复杂天气、道路、人车混杂、高架立交桥等道路上驾驶,能熟练控制车速,保持前后车距,提高驾驶员控制横向车距的能力以及在各种路段对道路上动态判断与处理,综合考察新手的驾驶水平。
先踩离合再踩刹车,要比先踩刹车后踩离合所需的制动距离长很多,特别是在车速快而情况紧急的时候,这个细微的动作就会带来更明显的差别。“先离后刹”在下坡时尤其危险。此时挂1挡或2挡,就等于运用“发动机制动”来控制车速。而如果先踩下了离合,就等于在空挡状态下滑行制动。此时就等于放弃了发动机制动,而完全依赖于制动系统,刹车皮会越来越热,如果坡度既长且陡,就极可能导致刹车失效而发生危险。
为安全走里道?
在北京的环路上常见此景:在最里道有一辆车慢悠悠地开着,后面压着的车无论是按喇叭还是变换灯光都不能对这辆车起任何作用。这样长时间在快行线里磨蹭的根源居然也是在驾校学车时教练教的。因为“最外道总会有出口进口,情况变化最多;而在中间道,两边都会有车并线不容易兼顾。而最里面的快行线,只需要顾及右边的情况就可以了。”
正解:
最里道通常都是快行线,长时间在快行线上慢慢开车,是令其他司机所不齿的一种行为。因为一辆车,不仅使整条快行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还逼迫后面的司机改行其他道,进而影响到其他车道内的正常行驶秩序。开车不熟练并不至于被人鄙视,可是明知开得不熟练还要去快行线里添乱,这种行为就让人无法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