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不能随便开远光灯
雾霾天不能随便开远光灯
一说起雾霾天,很多司机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开车要慢”。雾霾天能见度的降低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多困扰,行车安全也受影响。但除了开慢车之外,还有许多实用的驾车技巧。昨日,记者就雾霾天如何安全行车,采访了烟台市交警支队交通科副科长臧洪岩。
石家庄陪练网提示:汽车陪练的必要性
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驾校学车时,以理论为主,就算是实际操作,也是以死搬硬套的“背口诀”为主。这种方法对于千万变化的道路行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陪驾相对于驾校学车却大不相同。陪驾是以复杂的市区行驶为主要学习对象,是完全的实战练习。
二、驾校学车时本来就比较生疏,而多年没开车,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本本族”。这时陪驾有必要吗的答案就更加肯定了。
三、驾照有水份。这种情况在许多省市都普遍存在。怕考试过不了,送了点“保证金”,于是,就顺利拿到驾照了。这种情况的驾照,相信您自己也不太敢直接在路上开的。
新手开车找陪驾是非常有必要的,好的陪驾公司可以让您快速的摆脱新手驾驶的危险性、紧张心理、驾驶不熟练等各种不利因素,让您快速达到安全开车的目的。
雾霾天不能随意用远光灯
“遇到雾霾天,减速慢行是最基本的常识。”臧洪岩介绍说,雾霾天应该第一时间打开雾灯,之后可打开近光灯、双闪灯,这样能加大车辆的警示作用,最起码对面的车能看到。“有部分驾驶员还不清楚,远光灯在雾霾天是不能随便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有规定:“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刹车尽量选择连续点刹
警示灯光有学问,大雾天刹车也是讲究的。臧洪岩说:当情况不是特别紧急,刹车应采取连续点刹的方式。一是能安全地控制住车辆,二来也能给后面的车辆发出警示,为后车提供预判,防止发生追尾。
石家庄陪练网提示:汽车陪练的应急处理
1、在行驶过程中汽车没油了。这时也不用着急,因为油箱里的油不可能用得干干净净。可以在原油箱的吸油管下端接一段粗细长短合适的塑料管。塑料管接好后以能接触到油箱底部为宜,并且要将塑料管下端剪成斜口。然后就要利用残存的油料尽快的找到加油站。
2、当汽车后轮爆胎时,会使车尾摇摆,这时可以反复缓踩制动踏板,使汽车重心前移,然后再将汽车缓缓停住。一般后轮爆胎的汽车,多数不会导致转向失控,只要措施得当,不容易造成事故。
3、而轮胎漏气我们却可以用更简便、更快捷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使用快速轮胎充气补漏剂。快速补漏剂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当它被吹到轮胎的破损处后,能够迅速地与周围的橡胶发生反应并凝固,从而堵住漏洞。如驰耐普充气型速可补,它把充气和补漏的功能集于一身,可以使完全被扎漏无气的轮胎快速的完成充气和补漏,并且在汽车负载的情况下无需千斤顶和任何修理工具。
4、在行驶途中发动机水箱开锅,一般是由于汽车长时间大油门低档行驶、冷却系水循环不畅、散热器散热不佳等原因引起的。这时可以将车停一会儿,等发动机水箱冷却再走,但是千万不能用水浇降温,那样容易引起炸缸。
5、当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并伴有冒蓝烟现象时,很可能是发动机活塞轴瓦等机件出现磨损,破坏了正常配合间隙。这时可使用驰耐普发动机超强修复剂,它能够迅速有效的修复磨损间隙,增加活塞环气缸间密封性能,从而可以治理缸压降低,冲劲不足、动力减弱现象,迅速平衡缸压、减少高速抖动,降低油耗。
6、因刷车或涉水后,制动器内进水导致制动效能降低时,可在运行中一边踩节气门踏板,一边适当踩制动踏板,并把变速器挂入中档运行档位,让车轮制动器摩擦片或摩擦块(盘式制动器)与制动鼓或制动盘上的水分因摩擦产生的热量迅速蒸发掉,以尽快恢复制动器原有性能。
但雾天在高速路则要避免“蜗牛爬”,否则会因速度过慢被后车追尾。臧洪岩介绍,若高速路上能见度太低,司机按照规定,应赶紧停车,车上的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要尽快下车,到安全的地带;之后再按照规定,在150米以外,把反光标识或者单脚架、警示架设置好,并一定要赶快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内
雾霾天车速到底如何控制?臧洪岩说,一般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
在能见度极低的浓雾中行车,不少驾驶员会觉得无法观察到道路周边情况,所以很容易对车辆所处位置、速度的判断产生偏差。这时,可寻找一些重复出现的物品作为参照物来行驶。比如高速公路的中央护栏或边护栏为参照物。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雾天能见度不高,盲目变道会使行车危险系数大大增加。正确的做法是:雾天选择在前方车辆的左后方或右后方位置行驶,一旦前方出现突发状况,前车采取措施时,可提前发现情况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