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驶中要保持适当的节奏性和平顺性,车速要稳定,保持直线行驶,不要忽快忽慢,左右摇摆。 众所周知,油耗高低很大程度上与驾驶者的使用方法、使用环境、修理保养程度等有直接的联系。同样的一辆车,由不同的驾驶员驾驶,由于驾驶技术水平不同,耗油量可相差8%-15%.为了让你的“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少“吃草”,记者向几位蒙迪欧的车主请教了若干省油招数: 平坦路面启用巡航功能可省油 我在的环路不堵车时经常使用巡航功能,感受最深的就是省油,同样条件下,自己踩油门踏板,保持匀速,所产生的油耗大大高于同等条件下使用巡航。 几个月使用得出结论,时速65公里~80公里使用巡航油耗较低。最近一次乘坐3人在五环上行驶了20公里,经计算百公里油耗只有7.4升。该路段平时最低油耗记录是8.1升,一般要8.5-9升。根据电脑即时油耗显示,65-75公里/小时速度范围内定速巡航的百公里油耗在6.1?6.8升之间。如果路程长些的话百公里油耗低于6升应不成问题。 高速行车不开窗 高速行驶时,一些司机采取高速关闭空调而打开车窗通风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当车速高于时速65公里的时候,开窗后的风阻消耗会比空调系统消耗的燃油更多,它会让您的燃油经济指数下降10%。 水温过高也费油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要注意看温度表,发动机正常的水温应保持在80℃-90℃之间,过高或不足都会使油耗增加。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水箱水量不足,很容易导致水温快速攀升,当水温超过95℃时,油耗比正常温度时增加10%-20%,并且很容易导致机件磨损和损坏。 各类添加剂节油不一定省钱 我从2004年买车开始使用各种汽油添加剂,到现在快2年了,总体感觉是使用的大多数节油产品有效果,但是这些产品价格也不低。我曾先后使用过国内外不少汽油添加剂,可是油耗受多种因素影响,油耗降低是否因为使用节油产品造成这很难判断。这几年使用节油产品的体会是,节省的油费全都买了添加剂,所以我觉得使用节油产品能省油但是不一定省钱。
都说马路如虎口,“会开车”和“开得好”是两回事。千万不要以为在驾校里所学的技术已经足够,拿到驾照就万事大吉。开车上路,总是状况百出,如何提前预判,如何应付突发情况,这些都需要平常多积累、多练习。如果你不想在交通事故中“吃一堑,长一智”,不妨按照记者总结的经验和方法,抽时间多加练习,提高车技,在关键时刻还可以救命。 《车天下》首届安全驾驶之星游先生曾说,如果按严格的标准来衡量,路上起码有一半的司机开车都是不合格的。中国是全世界道路事故最多发国家的现实,证明他的话有一定道理。那么,你在不在这一半的行列中呢?平时有空多练练车吧。 第一课:正确坐姿和调整后视镜 适用对象:老王开车时总是习惯一手靠在扶手上,一手揉方向盘,还自以为动作很潇洒。 练习方法:每次开车前,按照以下方法调整坐姿——先调坐椅的高低,再调坐椅的前后,接着调方向盘角度,再调两边后视镜,最后调车内反光镜。用正确的坐姿开车能减少许多安全隐患,而且长时间驾驶也更加不容易疲劳。 车企经常举行汽车安全驾驶培训营,教练员先讲的重点往往就是如何调整坐姿。 驾驶时,正确坐姿优点很多,如能让操控变得更得心应手,并降低发生车祸时司机受到的伤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坐姿?答案是:双手平伸,两手手腕正好放在方向盘上;脚放在踏板上,膝盖呈约90度弯曲,需要紧急制动时,腿部能灵活反应,且当发生撞车时,也保证了腿部拥有足够缓冲空间;两手放在方向盘上“9点”和“15点”位置,拇指搭在方向盘上,不要内扣,以免碰撞时,方向盘快速反打时损伤拇指。 正确调整后视镜能最大幅度降低驾驶盲区,减少安全隐患。两侧后视镜的正确位置应该是往内能看到三分之一的车尾,往外能看到旁边整条车道,上下能看到后车整辆车的轮廓。反光镜正确位置是能通过后排中央看到后车,并大概判断出两车之间的距离。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调节需要在车辆停止时进行,切忌边开车边调整。
有两个土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下车被“电”的苦恼。即上车前先拿着钥匙接触一下周围的铁栏杆之类与大地连接的东西,不过,如果电流足够强的话还是会有感觉,只不过因为手与钥匙接触面比较大,所以单位面积的电流不会那么强,也就不很疼了(这个办法不适用于遥控钥匙)。下车时,用手推车门的侧玻璃而不是推金属边框来关门,因为玻璃是绝缘的,不容易被电,不过,要注意力度,以免损坏玻璃。 如果以上两种办法还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就只能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了。专家说,车内的装饰品最好不要选择容易产生静电的化纤物品,尤其是座套、方向盘套、脚垫等汽车用品,能用天然产品、纯皮纯棉的最好,虽然价格比化纤产品贵,但从防静电角度讲会舒适很多。 还可以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去汽车用品市场选择专用的静电放电器。据介绍,静电放电器一种是对天的,一种是对地的。许多车友看到别的车尾部挂着一条拖地的小尾巴,这就是对地静电放电器。 喜欢DIY的车主还可以用一种土得掉渣的办法,将回形针串起来从车上挂到地上,也可以放电。
如何节油,怎样正确节油?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期记者采访了两位凯越车主请他们谈一谈自己在日常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避风躺”:加油不能猛,要缓 我个人认为缓慢加油是一切省油方法的基本。起步时,缓缓地踩下油门踏板,缓慢加速。急速起步不仅伤车,也浪费燃料。 据测算,急速起步10次,与轻加油达到相同速度相比,要浪费燃料120毫升以上。空载平路时,用一挡起步后,便可立即换入二挡,缓缓加速,我的凯越1.8一般在2200转左右时换档,这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油耗的经济性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 “缘来如此”:用油门控制车速,减少制动次数 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司机要对周围车辆的情况进行提前判断,尽量保持汽车运行惯性,利用油门的加减来控制速度。不该停的不停,可停可不停的不停,以减少不必要的油耗。通过岔路或下坡时更要注意,避免因为紧急情况而急踩制动。减速过程要留出提前量,尽量做到少踩制动。 另外,尽量保持经济时速行驶也是省油的很好途径,凯越的经济时速在70Km/h~80Km/h之间,行驶在这个时速区间是最省油的。 车速过快或过慢对节油都是不利的。在没有大负荷需要时,无需使发动机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车速过快时,进气的速度加快导致进气阻力增加,使燃料消耗量激增。随车速的加快,油耗将呈线性增长。而车速低于经济时速时,活塞的运动速度慢,燃烧不完全,也会造成燃料的浪费。
“司机脚下三分油” 老张告诉记者,良好的驾驶习惯不仅可以降低油耗,而且还可以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老张说,其实,良好的驾驶习惯是很容易养成的,根据他的经验,只要司机在操控车辆的过程中注意掌握一些“小动作”,就可以收到很好的节油效果。 据老张介绍,常用的节油“小动作”主要有8种: 1、出行前了解路况,避免车多的线路。 2、尽可能为爱车“减负”。 3、切忌急踩油门、急刹车和急加速,高速路上尽量以经济速度运行,切忌低挡高速行车。 4、见红灯提早收油,合理运用不熄火脱挡滑行的办法,少踩刹车。 5、尽量高挡位行驶,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在车速稳定后应及时换高挡位。 6、避免长时间怠速。停车等待尽量将引擎熄火而不要让它一直空转。 7、少用空调,使用时挡位应适中。高速行驶时不开窗。 8、电喷车不必暖机行车,也不宜大油门起步,引擎低温运行更废油。 “平时保养很关键” 老张说,油耗的多少其实与许多的因素有关系,除了汽车的自重、汽车的造型、发动机的热功率、路况、驾驶习惯等等以外,车况也是影响汽车油耗的一项重要因素。车友平时应该注意加强对爱车的保养和爱护。据张师傅介绍,针对车辆节油性能的保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经常检查胎压。要让胎压保持标准值范围内。胎压过低会增加车辆油耗,符合规定要求的胎压可以降低油耗3.3个百分点。 2、定期更换机油,注意清洗积炭和虑清器,及时更换火花塞等。 3、要到正规加油站加油,按照爱车的压缩比标值选择合适标号燃油,标号偏高或偏低都会造成气缸和喷油嘴积碳增加,缩短使用寿命。 4、尽量不要增加车内耗电设备,以免增加发电机的负荷。 5、磨合期要避免负重、超速以及低速行驶。 老张告诉记者,他自己有一辆普桑,他曾经与另一位开普桑的年轻司机做过一个对比,测试时间为一个月,结果按里程计算,那位年轻司机的费用差不多要比他多出一倍。这样算下来,一年节约下来的费用就不是个小数目。看来“小窍门”的确能省大钱。
油离配合,顾名思义就是油门与离合器的配合操作,它是保证平稳行车的关键因素。油离配合操作的好,不仅会给人以舒适的驾乘感受,对于汽车养护来说,也是益处多多。 应该如何操作呢?踩下离合器、换挡完成后,松开离合器时,如果发动机输出轴转速比变速箱输入轴转速快,车会向前冲一下;发动机输出轴转速比变速箱转速慢,车就会后顿一下。这对于我们驾车来说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情况。 因此,正确的油离配合操作是当使发动机输出轴的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的转速相同时,也就是离合器主、从动盘的转速一样时松开离合器,这样的话发动机与变速箱结合会非常平顺。 为了方便新手掌握,归纳出了一个更加实用的油离配合操作原则口诀“离油对动、离变联动、制离分动、制离分动”。 也就是说在踩下离合器踏板时,必须同时放松加速踏板;抬起离合器踏板至半接合状态时,踩下加速踏板。 在未完全踩下离合器踏板前,不得摘挂变速杆。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不得同时踩踏。 油离配合操作原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一时无法完全掌握,即使理清了其中要领,要实践时可能也会有偏差,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油离配合操作是个长期的过程,练习时不能求快,建议练习几次过后,根据效果总结个人操作时的难点所在,结合上面讲到的油离配合操作原则,有针对性的做出改善。
1、如何拐弯进窄门? 首先目测是否能够进得去,不要紧贴着门边的障碍物拐弯,尽量减小转弯的夹角。 2、上坡、上桥怎样防止旁车“插入”? 坚持“走自己的道”,不要理会别人。若在中间一根道,则保持车辆居中;若在里车道,则居中偏外,这样别的车辆就不容易插入。还要注意车距,一定要保持相当的车距,防止前车溜车。 总之,让速不让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在自己的固有位置上。 3、怎样把车“嵌入”一排车的中间? 采用倒车停车方法。通过反光镜,以车位前方车辆车头的中线为参照物,当后车轮的一半过了这条线时,开始打足方向盘倒车,待车辆进入2/3以后,再回方向盘。 4、要不要放空挡? 不建议经常放空挡。在速度不快、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空档滑行,但省油效果不明显。下坡时切勿放空挡,不仅容易导致刹车失灵,而且一旦熄火,车辆可能失控。 5、如何超车和变道? 要坚决、果断,尽量贴近前车,尤其是双向车道,可以节省超车的时间。 变道时一定要通过反光镜仔细观察隔壁车道的车流情况,不仅要判断距离,而且要判断后车的速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变道,否则一旦发生碰撞,变道车要负全责。 若行驶过程中,前方有公共汽车靠站,看不清车头处是否有行人过马路时,可以看公共汽车车头前轮的空隙处,若地上有脚或阴影移动,则表示有人,超车时一定要注意。 6、绿灯闪烁,是否可以继续往前开? 按照新的交通法规,不建议绿灯闪烁的时候过,最好绿灯一闪就停车,避免闯黄灯。并且尽量避免停在斑马线上。 7、怎样换挡最有效率? 换挡的诀窍在于学会听发动机声音。车速快、挡位低、拖挡的时候,会发出嗡嗡的声音;反之,低速高挡的时候,声音也会异常,会很响,同时还会发生车身抖动的现象。 一般来说,起步后,车子开动之后放2挡,40码左右就可以换3挡了。 8、怎样把速度保持在60-80码? 很多路段超过80码会被电子警察揪住,但开得太慢又会影响交通顺畅,因此60-80码是最安全的行车速度。 首先,一定要养成不猛踩油门的习惯,至于踩油门的最佳力度,每一辆车都不一样,要尽快熟悉自己车子的油门轻重。 9、遇到红灯,如何把车停得稳一点? 提前从油门收脚,刹车不要猛踩,第一脚踩得略深一点,让速度迅速降下来,待车辆停之前,微放刹车,汽车就不会向前“冲”了。 10、如何把车开到上街沿? 一般不主张把车硬生生开到上街沿,容易损坏车辆。长时间“凝”离合器,车内会传来一股焦臭味,这是离合器磨损的味道。 有的地方停车紧张,实在需要把车开到上街沿,也要放慢车速,一个轮子一个轮子地上去,千万不要两个轮子一起冲上去,这样很容易造成避震系统的损坏。下来的时候,也最好从侧面下。
入夏以来,大雨时常光顾北京,而很少走水路和湿滑路面的京城司机正面临着考验,特别是7月10日的大暴雨更是让众多司机遇到了难题。 “紧走泥路慢走水”金杯汽车售后服务站的邬经理介绍,司机在行车时一定要牢记“紧走泥路,慢走水”这条经验,汽车长时间在泥路行走,不可避免要出现打滑,甚至下陷现象,所以切不可不紧不慢走泥路。另外速度快也会增加汽车的实际过水深度,导致雨水从机舱或从底盘进入驾驶室内。 对于大多数轿车来说,如果水深不超过20厘米,只要车速不超过40公里/小时,就不需担心水渗入车内或致使车辆熄火。汇京鸿运汽车售后服务经理马玉琛表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汽车涉水时除了要保持较低的车速外,还要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油门不回收,也不要加速。同时他提醒车主,汽车在水中熄火,切不可立即启动,而应尽快采取措施把汽车拖到积水少的安全地点。 勤兴汽车服务公司的马良认为,只要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再涉水行驶就有一定的危险了。 处理得当动力不会降低 本田华通售后服务站的李宁表示,汽车发动机进水后,一般要进行解体,用汽油把气缸内的水分洗掉,并进行防锈处理,如果连杆被顶弯,还要进行更换。发动机进水后不会对气缸等部分造成磨损,所以只要处理得当,就不会影响发动机的日后正常工作。但李宁同时表示,如果发动机解体后进行的重新装配不够专业,往往会导致发动机产生共震,所以车主遇到汽车进水的情况,最好到汽车修理厂和专业的售后服务站进行修理。 本报记者张驰
对于美眉开车有很多偏见,只要前面有车子溜坡,男同胞们都会撇嘴:“哦!真是笨啊!前面那个一定是女生在开车……女人开车都是这个样子,真是笨死了,不会开就不要开嘛,真是妨碍交通……”身为女性车主,在听见这一类的话语之时,是不是很愤怒,很不甘心。 事实上,除了F1赛车手里没有美眉的身影外,日常生活里,美眉开车一点不比男人差,只要掌握开车宝典就行。 小细节关乎大问题 很多女性常会忽略一些开车前的小细节,其实,这些小细节都与行车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万万疏忽不得。首先,要视自己的身高及脚长来调整座椅高、低、前、后的距离,以达到一个完美舒适的程度,而不至于发生踩不到油门或刹车的窘况。一些女性喜欢把座位调得过近,或把一个坐垫放在驾驶座上以增加高度,身体几乎要接触到方向盘,这会使全身都变得很紧张,手臂和腿过分弯曲会影响操纵的灵活性,同时,视角也会变得短窄。尤其是开配有安全气囊的车子,身材娇小的女性坐得太靠前,发生意外时,就会有被气囊击伤的可能。 再者,别忘了调整中央后视镜及左右后视镜。一般而言,女性开车时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只会看前面的路况,而无法分心去“照顾”到这三个镜子,但中央后视镜可以让你知道后方的车况,保持行车安全距离;而左右后视镜在超车、变换车道及停车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的车祸与鞋有关 开车脱下高跟鞋是正确的,穿高跟鞋、厚底鞋或拖鞋开车,都会影响踩踏板的动作和力度。有统计资料说,日本女性驾车者发生的车祸中,有70%是她们的鞋子惹的祸。但是,很多女性上车后脱下高跟鞋,随手放在座位旁边。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车子下坡,鞋子容易滚到刹车踏板下面,卡住刹车踏板。一旦碰到紧急情况,刹车踩不下去,肯定要出事故。所以,女性开车千万要放好高跟鞋,最好把高跟鞋放在后排,虽说是小事情,可关系到生命安全啊。 不仅仅是鞋子会影响行车安全,现在车内常见的小挂件、卡通玩具以及罐装饮料、手机等等,如果不放置稳妥,一旦跌落到驾驶座下,都可能滚到踏板下,导致车辆刹车失灵。 不少女性司机喜欢在车内挂许多玩具挂件,车子是可爱了,可如果挂件过大,会影响驾车人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 后挡风玻璃前的平台上不要放书籍、雨伞、文件夹等物件。这些物件虽轻,可当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发生碰撞时,平台上3千克至5千克重的物体会以400至450牛顿的力(相当于40千克至50千克物体的重力)撞击后座乘客的后脑。 慢慢开不一定代表安全 我们要先提出一个观念:开车开得慢并不就一定代表安全。因为很多女性车主总是认为,“我小心慢慢开总是比较安全。”其实这是错误且相当危险的,因为正确的行车速度应该依照不同的路段、车流的速度而定。 如果你不太敢开快车,就不要霸着快车道行驶,这样不仅影响其他人的行车,也容易挑起“祸端”;要紧的是,无论车速快慢,都要尽量和前车保持至少一个车身左右的行车距离(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则须保持更长的行车距离),这是相当重要的安全观念。 告诉男朋友你在开坦克 美眉听电话、聊天、听广播、听音乐,比较容易忘我,和男朋友打电话,美眉边开车边听耳机,对方一句“我想你”,美眉脸上刚绽开甜蜜的笑容,“砰”,亲着前面的车屁股了,加上应急反应差一点,所以特别容易出追尾的事故。对策就是上车后当自己是在开坦克,两目炯炯、专心一意———不要因为贪看一则短消息而坏了一天的心情。 培养“车感”很重要 所谓开车经验丰富的人就是对车的感觉比较敏感,也就是常说的“车感”好。而女性在“车感”方面往往稍差。怎样才能提高“车感”呢?以轮胎为例,轮胎没气以后,汽车动力会明显不足,而且车不走直线。前轮没气方向盘的操纵明显会发生变化,比较容易发觉;而后轮就不如前轮容易发觉了,遇到行驶中突然感受到动力不足,刹车有甩尾现象就应立即停车检查。 准备一副手套 最孤苦无助的就是晚上回家开到幽僻处时遭遇爆胎。自己用千斤顶换胎,对美眉来说,比愚公移山还难。对策是经常去维修店检测,或是备好铁杆护花使者,可以在严寒雪夜毫不犹豫地电召他开一小时夜路过来帮着换胎。当然,不是每次出了问题都有人及时出现给予帮助,所以应该准备一副手套,作为备用。这双手套最好是单层翻毛皮制,大小要很合适,因为翻毛手套的表面粗糙,不易打滑,另外皮革隔热性好,当你遇到车有问题需要检查时,手难免碰到发动机,传动和摩擦系统的发热零件往往很热,没有手套很容易被烫伤,并且要养成驾驶时戴手套的习惯,这不仅不会弄脏手,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你的纤纤玉手。 带孩子切忌一心二用 驾车的女士中,车内带小孩的情况很多,此时的安全尤其重要。严格地说,较小的孩子应有专用的安全座椅,并用安全带牢牢地固定在车座上。鉴于目前车内安装不多,建议凡是学龄前儿童或还不能够使用安全带的儿童最好和乘客一起乘车,如做不到,孩子坐在后排要比前排更安全。 出行前想好行车路线 虽然美眉不认路会让男同胞心生怜爱,考虑到怜爱的同时可能伴以居高临下,所以出较远的门前,最好先琢磨路线,不打无准备之仗,也省得在路上急得淌眼泪。很多案例表明女性驾车的事故中,由于并线时不注意照顾左右车辆而发生事故的比例很高。这多半是因为她们只顾开车,发现需要变线时已晚,又忙不迭猛打方向盘所致。所以出行前想好路线,行驶中注意路标提示,早做准备。切不可不顾左右而我行我素,交通法规中没有“女士优先”。
从汽车诞生的那天起,在人们享受汽车带来的速度感和便利的同时,也就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交通意外。车祸与疾病一样,严重地危宫着我们的生命。于是,安全性就成为汽车设计的重中之重,安全带、安全气囊、ABS等先进的安全设施层出不穷,但是汽车所造成的意外和伤害仍居高不下。这是为什么呢?据资料显示,许多意外是由于驾驶者人为的失误造成的,再先进的安全设施也无法有效地防止人为的错误,特别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驾驶员的瞬间反应决定了整车人的命运。下面我们就从具体情况入手,介绍一些汽车安全驾驶的注意事项。 正确的驾驶姿势 很多驾驶者在开车之前,经常会忽略先行调整驾驶者座椅的位置。其实,正确的驾驶姿势可以有效保护驾驶者的安全,若是座椅位置不合适,就会影响驾驶员视线和操控的灵敏度,甚至导致交通事故,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因此开车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调整好驾驶员座椅的高度。正确的座椅高度应调整到驾驶者的视线不会被转向盘挡住,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所有的重要仪表及街道标志。在调整好座椅的高度后,还要调整座椅的前后位置。首先应将臀部尽量向后靠,以顶到座垫及椅背之间最好,这样可使自己坐得更稳,不会晃动。坐稳之后应注意一下手、脚的位置,把左右手分别放在转向盘9和3点钟的位置,此时不可以让自己的背部离开椅背,如果离开的话,表示你坐得太靠后,必须把座椅往前挪。另外两手要略微弯曲,这样万一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分散撞击力,避免力昌集中在手臂各关节上。 此外,左右脚的位宣要在将踏板踩到底时,还必须能使腿保持弯曲。如果你踩踏板到底时,两腿是伸直的情况,一定要把座椅拉前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膝盖顶在转向柱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会使脚的动作受到影响,使反应不及时。 安全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安全设施,能有效地缓解人向前的冲力。安全带也有它的系法,现在一般车内安全带拉下的位置通常是可以调整的。正确的位宣是将其调整到当安全带不使用时,靠在B柱并与目部相同或差不多高度的位置上。这样当安全带扣上后,才会刚好从胸前、锁骨通过,一旦发生撞击,不至于使冲击力过于集中在某个位置,而伤害到乘客。 转向不足 在车辆转弯时,经常会碰到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情况。所谓转向不足.就是当车辆转弯时,并没有转够转向盘所转的角度,也就是说,假如转向益所转的角度预计可使车辆转向90°,结果车辆只转到60°。就侧滑出去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车速过快、路面湿滑或不平以及前轮破裂等。前轮驱动的车辆更容易因用力踩油门而导致转向不足,这是因为猛踩油门时,车辆的重心就会往后移,而导致车辆前方部位向上微仰,前轮附着力减弱,造成转向不足。 一般来说,应付转向不足的情况要先将车速稍微降低,略收油门(视车速而定),但切记千万不要猛踩制动踏板或是认为转向盘没转够而继续转,否则你就会在马路上表演360°转圈。这样,当车速降低后,车身的重量就会比较平均地分配到四个轮子上,重新产生足够的侧向摩擦力,以消除侧滑现象。对于后轮驱动的车辆,其处理方法也是类似前驱车,即:降低车速但不要猛踩制动,然后再修正转向盘。 转向过度 所谓转向过度现象,其实与转向不足类似,只是反过来而已。导致转向过度的原因很多,如速度过快,或是转向益操作失误等。 如果发生在后轮驱动的车辆上,通常是因为转弯时油门踩得太大或突然松开泊门导致的。一旦油门踩下,后轮的侧向力会突然降低,使车辆前方侧向力增大,而导致转向过度。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慢慢松开油门或微踩制动,以降低车速,并尽快修正转向盘,向反方向扭转。在进行转向盘修正肘,不要一次修正得太多,可分为几次修正时,当车子开始朝原先行驶方式移动时,立即回轮,但也不要回得过猛,以免车辆摆动过大。 如果转向过度发生在前驱车上,通常是因为在转弯时,突然猛踩制动,导致车身重心前移,使前轮侧向摩擦力增大,后轮上扬而减少了其附着力,造成转向过度。因此前驱车应避免转弯时急踩制动,而后驱车应避免转弯时,忽然松掉油门,或猛然改变行驶方向。 ABS的正确使用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能防止车轮抱死而使车身失去控制的安全装置。目前,许多车辆都装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但是由于一些驾驶者没有掌握使用A B S的正确方法,使车辆反而延长了制动距离。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踩制动踏板时力度太轻。当用力踩下踏板时,因制动系统会有阵阵响声,使有些驾驶者急忙松脚。其实,这声音是ABS间歇收放制动压力的声音。所以,当碰到紧急状况时,使用ABS制动的方法应是急踩制动板,而目是一次直接踩到底,不要放松,同时利用转向盘来控制车辆的方向,闪避障碍物。 闪避障碍物 当车辆在行驶时,忽然遇到危险却来不急制动,或无法刹住车子时,唯一的办法只有闪避了,可是,闪避也是有的。具体的方法就是当发现情况时,转动转向盘要由慢到快,逐步进行。路面越滑,就越要平稳地转动转向盘,且转向盘转动幅度不应大于半圈。完成闪避动作后,应迅速将转向盘回正,这样汽车很快就会从左右摇摆的状态中恢复平稳。驾驶者在整个过程中也不要紧盯着障碍物,而是应将视线对着正确的行驶方向。 汽车的驱动方式和载重情况对闪避操作有很大的影响:后轮驱动的汽车由于后轮去有根强的分解倾向,容易造成转向过度;前轮驱动汽车则对转向盘转动的反应较慢;四轮驱动的汽车因驱动力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轮子,而表现得比较平稳;载有重物的汽车左右摇摆会比较强烈。 由于突然的闪躲,常会有安全方面隐患,因此开车时应与前车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而且不要把视线过分集中在近处,要注意远处的路面情况。 形成正确的反应 开车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过度转向、转向不足、紧急制动、闪避障碍物等这些都是驾驶中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在前面我们讲了一些应急方法,但若想在驾车时真正地做到化险为夷,就需要有针对地勤加练习。其实,在意外发生的瞬间,驾驶者完全是凭借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来处理,而正确反应的形成,是与平时的练习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摒弃那些侥幸心理,真正重视起驾驶安全训练,这才是确保驾驶安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