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杭州市区每天新增汽车两三百辆。我们每个人和车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每一个手上把握着方向盘的人,肩上担着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安全和幸福。 把开车当作生存技能的公交师傅,他们日复一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在城市固定的线路上运营,对他们来说,每条路的路况就像老婆的脾气一样熟悉。 每位刚进公交一公司的新司机,都会领到一本员工手册。手册中除了规范操作要求之外,有每条线路的行车安全示意图,还有特别提醒。譬如,哪条路弯道比较多、哪里正在开工、哪里有个大水坑等。这是根据公交老司机多年的驾驶经验,由安全管理干部整理出来的。而且,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和道路状况的变更,示意图会随时进行调整和充实。公交一公司80多条线路的终点站内,还特意张贴安全示意图。 他们每个月至少要开一次安全例会,一线公交车司机都会谈谈自己线路上最近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安全行车的建议。有专人负责把这些意见汇集起来,每隔一年,更新到最新版的员工手册中。 开车早已从一门吃饭职业变成一项基本技能。我们身边,开车的、学车的越来越多,今后,还会更多。我们选取了正在新版中的公交员工手册中的精华部分,共分五个部分。 一、心态: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是个术语,但这项技术并不高深,就在你开车时能不能具有良好的心态。 典型路段:文二路的花园西村至下宁桥段。 路况及其应对:25路的司机每天都在这里往来。在他们看来,这里是学校密集区,除了早晚高峰时车流量大,人多外,傍晚时分,也很热闹。横穿马路的行人多,非机动车多。老师傅带徒弟时,经常说开车时要做到防御性驾驶。 在杭州网论坛“巴士之家”中,网名为“杭州蜘蛛”的公交师傅专门进行了解释,就是开车要做到谨慎,忍让,空间三个方面。谨慎指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精力集中,注意车辆的左、右、前、后的动态,充分考虑外界各种不安全因素;忍让,要有忍耐克制精神,不开赌气车,不盲目超车,不抢危险挡子,做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空间是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刻处理各类情况时,一定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余地,切莫采取人过车到的操作方式,把安全的立足点建立在自己的身上,保持车辆在减速、停车的安全保证程度。 注意事项:开车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因为对于新手来说,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车速。情况复杂时,平均时速在30公里左右。 二、车速 有的新手,特别是女性,往往觉得车开得慢就安全。其实该快不快,一方面加大了与其他车辆的速度差,另一方面造成交通拥挤,驾驶时间延长。被超车、会车次数增加,客观上也加大了碰撞刮擦几率。但更多司机车在不恰当的时间、路段,车速过快。 典型路段:文晖路的交警支队段、湖墅南路、环城北路的武林广场段。 路况及其应对:该路段虽有快慢分道,道路也宽。要提醒的是,道路通行条件一好,车速就易过快。司机反应时间缩短,难以处理紧急情况。这里变更车道的情况比较多。变更车道时,要注意旁边有没有车,一定要看清楚后视镜。如车辆进入左转弯车道时,看清左后侧上来的车辆,右转弯时,看清右后侧上来的车辆。通过交叉路口时,要按照导向车道依次通行。 车速越快,转向角度越大时猛打方向急急忙忙制动,车辆极易掉头、侧翻。因此,控制车速,中速行驶,注意安全,就能避免事故或减轻事故的严重性。 三、景区行车 虽然住在杭州,但真正家在风景区的司机毕竟是少数。偶尔出游或是路过,翻山、钻洞、爬坡……路况不熟悉是最糟糕的。不过,杭州公交车的老祖宗7路车,在解放前就开始在这个路段上跑,而27路的司机已经非常适应龙井的山路。 典型路段:北山路的葛岭至新新饭店路段;龙井路上的南天竺到龙井茶室段。路况及其应对:这是沿湖路段,道路狭窄,还有连续转弯,需要严格控制车速。再加上晨跑、早锻炼的老年人比较多,要注意随时避让。阳春三月,来旅游的外地观光客多了,他们往往是三五成群过马路,尤其是一队中有两三个人已经到路对面,其他人怕掉队心急赶路,要随时注意他们的动态。这段路也是混合型的交通,非机动车会很自然的骑路中间,而且电动车速度快,会冷不丁冲上来,也应注意。 平均时速最好控制在30公里左右。有一点值得提醒,北山路往西就是灵隐路,灵隐路比较陡,逢雨天,下坡时应严格控制车速,防止急刹侧滑。 龙井路道路比较窄,是混合型交通路面,经过茅家埠,进入村庄要减速,夜间灯光昏暗,要控制车速度。南天竺至龙井茶室是盘山路,这个路段连续弯道多,急转弯多,要严格控制车速,注意各行其道,上坡要提前换挡、下坡千万不要空挡滑行,脚要搁刹车上,减速慢行,防止急刹车和车辆侧滑。 四、繁华路段行车 典型路段:庆春路的浙医一院至红菱新村段。 路况及其应对:该路段岔口多。庆春路上由西往东交叉口,分别为新华路口、建国北路口、双菱路口,这三个岔口平均相隔不过公交车一站距离。这里又属于闹市区和繁华的商贸购物中心,附近有浙医一院、家友超市、庆春电影院等,交通复杂。人多,行人往往见缝插针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的情况多;车多,车辆也是争先恐后,怕被堵死,因此这里常发生车辆碰擦。老司机都有这么句口头禅,“一慢、二看、三通过”,这是开车经过岔路口的最好方法。 五、过桥行车 典型路段:小河路上的长征桥、勤丰桥段;河东路的朝晖五区至一区段。 路况及其应对:勤丰桥桥面狭窄,下坡时要注意预防岔路口横穿的自行车、汽车和过路的行人。长征桥右转上桥时要注意车辆周围和骑车人、行人动态,左转弯时要走自己的车道。这个路段窄,弯道多,开车时视线存在盲区,尤其要注意拐弯处横穿出来的自行车和电动车,转弯时要减速。超非机动车时,要注意保持足够的横向间距,防止带倒自行车和行人。 河东路这段路面较窄,因是居民区,人多,公交车、出租车和非机动车多,要控制车速,按道行驶,禁走非机动车道。由于部分路段没有隔离带,路边尤其要留出非机动车行驶的空间。当由北向南从河东路左转时,要注意对面从中北桥上下来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电动车、自行车往下滑行时,速度很快。超越非机动车时要注意观察后视镜,脚要搁在刹车上。下坡时脚要搁刹车上,此时千万不要空挡滑行,下雨天要注意打滑。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美国专家传授“应急驾驶”技巧――― 几天来,发生在5月6日的捷达车冲入十三陵水库的惨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怎么就能误把油门当刹车呢?我在驾车时碰到危急情况,会不会犯这种错误呢?”常开车的朋友或许会有这样的担心。实际上,在应急驾驶中,不一定要靠踩刹车避险。 不久前,几位美国安全专家来到北京,为北京一些运输单位的代表介绍了几种应急驾驶的技巧,并传授了掌握这些技巧的培训方法。专家们介绍的技巧主要是“曲线行驶”、“连续转弯”、“避让障碍物”、“驶回路面”等动作,在完成这些动作的过程中一律不准提速、减速,也不准踩刹车。 曲线行驶可锻炼驾驶员转向技巧 “曲线行驶这个动作不是针对紧急情况而设计的,但是这项练习可以使驾驶员锻炼转向技巧。”主讲专家穆德威先生向驾驶员们解释:“这个练习实际上与在北京驾校中练习的绕八字相似,就是在路前方一次摆5个锥桶,你驾驶车子以40迈的速度从其中绕过”。 驾驶员们将按照指示的速度驶入训练场地,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该速度,不踩刹车。每次成功完成后,逐步提高驶入速度,增加难度。 穆德威说,这个练习可以挑战车子的局限性。只要保持车子四个轮子与地面的附着力相同,车就是平的。如果是踩了刹车,那车后轮的力就会被拿掉,车就很可能打转了。 连续转弯可让驾驶员更加敏感 连续转弯可以帮助驾驶员熟悉车辆在驶出匝道、长弯道等连续转弯情况下的操作特点。驾驶员能感觉到侧面压力和转向力量的相互抵消。 穆德威提示驾驶员:“如果车速过快,就会发生回形滑行。如果此时想通过踩刹车来重新控制车辆,车轮抱死的风险就大大增加,最终导致完全失控。” 这个项目的训练场地是用数个锥桶码出的半径为50英尺的弯形车道。驾驶员必须在保持车速的同时,控制车辆方向,驶出弯道。“完成此动作时,驾驶员保持车辆在正确的车道内行驶。这个动作能让驾驶员对驶出匝道的危险和回形滑行问题更加敏感。”避让障碍物不一定要急踩刹车 驾驶员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开车的时候经常会为前面突然出现的行人劳神。“避让障碍物”的练习就是告诉驾驶员,在处理突然冒出的障碍物时,不一定要急踩刹车。 避让障碍物的训练车道内,会有一排“障碍物”横在车子的前方,驾驶员必须保持40迈的速度不变,听从指导人员的转向命令,即临近障碍物时,不踩刹车,向左或向右,避开障碍后在车道内行驶。 “也许在一些情况下,转向比踩刹车更有效,刹车总免不了车轮抱死,而后就失控了。”穆德威告诫驾驶员:“在转向比刹车有效的情况下,驾驶员必须意识到避免踩刹车,充分利用车辆本身的可操作性”。 驶回路面时既不踩油门也不踩刹车 驶回路面的练习能帮助驾驶员完善从路肩驶回路面的正确技巧。练习中,车道被堵塞,驾驶员为避免撞车或撞路上的障碍物,被迫驶到路肩上。 “恢复的最佳办法仍然是老规则。与其尝试着驶回路面,不如集中精力控制方向,不踩油门,也不踩刹车,让车辆自行减速直到停下来。”穆德威说。 穆德威说,以上的技巧只是教给驾驶员一种处理应急情况的措施,只要你对自己的能力和车子的性能有信心,并且多加练习,都能很好的掌握,至于是不是能有效的运用这些技巧,这是因人而异的。 另一方面,许多驾驶员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车辆的性能。由于高估了能力和性能,他们会引发事故,或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这是因为缺乏经验造成的。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首先,变速换挡要牢记“加挡先加速,减挡先减速”的原则,在加挡前“轰”油门把车速先提起来,在减挡前“收”油门把车速先降下来。 在换挡时,尽量采用“两脚离合法”,加挡时按照“踩(离合器)、摘(空挡)、踩(离合器)、挂(高速挡)”的原则,快速踩两脚离合器踏板,可以很轻松地增加挡位。 减挡时,按照“踩(离合器)、摘(空挡)、抬(离合器)、轰(油门)、踩(离合器)、挂(低速挡)”的原则,踩两脚离合器,并在第一脚离合器后轰一脚空油,并保持一会儿,然后再踩下第二脚离合器踏板,与此同时将变速杆变换到低速挡。 在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在加减挡后都应在未抬起离合器时,踩一点油门,然后慢抬离合器,在离合器压盘结合的一瞬间,踩住离合器不动,等车速稳定后再松开离合器,这样就能避免车辆“突突”猛“串”,或是磨损离合器片。 由于小型车都有齿轮同步器,故加、减档时理论上无须采用两脚离合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减档时使用两脚离合提高了操控合理性,对车辆是很有好处的(通过两脚离合操作,将两个档位的转速变得一致,有效延长同步齿轮环的寿命,并将换档齿轮撞击声减至最低。尤其运行中2档转换1档,必须使用两脚离合)。 换档时机掌握的熟练程度的自我判断: 汽车移动后,在不使用离合器踏板的前提下,能够准确根据车速变化将5个档位随意变换,并且听不到明显齿轮撞击声响。 两脚离合现在也是场地赛减挡技巧之一,和跟趾动作有着相同的作用。在实际驾驶中,做不做两脚离合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记得在换档时稍补点油或在空挡多停留一刻即可。这种动作对保护变速箱有莫大的帮助。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怎样才能避免误把油门当刹车呢?我在驾车时碰到危急情况,会不会犯这种错误呢?”常开车的朋友或许会有这样的担心。实际上,在应急驾驶中,不一定要靠踩刹车避险。 不久前,几位美国安全专家来到北京,为北京一些运输单位的代表介绍了几种应急驾驶的技巧,并传授了掌握这些技巧的方法。专家们介绍的技巧主要是“曲线行驶”、“连续转弯”、“避让障碍物”、“驶回路面”等动作,在完成这些动作的过程中一律不准提速、减速,也不准踩刹车。 曲线行驶可锻炼驾驶员转向技巧 “曲线行驶这个动作不是针对紧急情况而设计的,但是这项练习可以使驾驶员锻炼转向技巧。”主讲专家穆德威先生向驾驶员们解释:“这个练习实际上与在驾校中练习的绕八字相似,就是在路前方一次摆5个锥桶,你驾驶车子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从其中绕过。”驾驶员们要按照指示的速度驶入训练场地,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该速度,不踩刹车。每次成功完成后,逐步提高驶入速度,增加难度。 穆德威说,这个练习可以挑战车子的局限性。只要保持车子四个轮子与地面的附着力相同,车就是平的。如果踩了刹车,那车后轮的力就会被拿掉,车就很可能打转了。 连续转弯可让驾驶员更加敏感 连续转弯可以帮助驾驶员熟悉车辆在驶出匝道、长弯道等连续转弯情况下的操作特点。驾驶员能感觉到侧面压力和转向力量的相互抵消。 穆德威提示驾驶员:“如果车速过快,就会发生回形滑行。如果此时想通过踩刹车来重新控制车辆,车轮抱死的风险就大大增加,最终导致完全失控。” 这个项目的训练场地是用数个锥桶码出的半径为15米的弯形车道。驾驶员必须在保持车速的同时,控制车辆方向,驶出弯道。“完成此动作时,驾驶员保持车辆在正确的车道内行驶。这个动作能让驾驶员对驶出匝道的危险和回形滑行问题更加敏感。” 避让障碍物不一定要急踩刹车 驾驶员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开车的时候经常会为前面突然出现的行人劳神。避让障碍物的练习就是告诉驾驶员,在处理突然冒出的障碍物时,不一定要急踩刹车。 在避让障碍物的训练车道内,会有一排“障碍物”横在车子的前方,驾驶员必须保持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不变,听从指导人员的转向命令,即临近障碍物时,不踩刹车,向左或向右,避开障碍物后在车道内行驶。 “也许在一些情况下,转向比踩刹车更有效,刹车总免不了车轮抱死,而后就失控了。”穆德威告诫驾驶员:“在转向比刹车更有效的情况下,驾驶员必须意识到避免踩刹车,充分利用车辆本身的可操作性。” 驶回路面时既不踩油门也不踩刹车 驶回路面的练习能帮助驾驶员完善从路肩驶回路面的正确技巧。练习中,车道被堵塞,驾驶员为避免撞车或撞路上的障碍物,被迫驶到路肩上。 “恢复的最佳办法仍然是老规则。与其尝试着驶回路面,不如集中精力控制方向,不踩油门,也不踩刹车,让车辆自行减速直到停下来。”穆德威说。 穆德威说,以上几种技巧只是教给驾驶员一种处理应急情况的措施,只要你对自己的能力和车子的性能有信心,并且多加练习,都能很好地掌握,至于是不是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技巧,这是因人而异的。 另一方面,许多驾驶员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车辆的性能,因此常常会引发事故,或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这是因为缺乏经验造成的。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在所有的驾驶技艺中,倒车可能是最难的一项技术。为什么呢?行驶的线路要倒过来,思维习惯要反过来,驾驶操作的习惯也要反过来,这是个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都要调整的问题。 但是倒车在驾驶的技术中,可以说是占有举足轻的地位:泊车要倒车、让行要倒车、移位要倒车、宽度不足之处掉头也要倒车…… 可以说只要开车,就要倒车。可倒车毕竟是把车辆倒着开,于是思维方式也要“倒”过来,操作方式也要“倒”过来。更为恼火的是在倒车时,动作的难度加大了,可视觉条件却远不如正向行驶。 对倒车来说,要么就学会、学懂、学精,要么就像一些新手或自己觉得技不如人者,到了停车场或者是把握不了的地方,赶快去请个老手来帮帮忙。 请人指点着来倒车 但这毕竟不是长法,既然要开车,倒车这一关是混不过也躲不了的,只有拿出点决心和毅力来,认真地把它学习好。 倒车又分为在驾驶过程中的随意倒车,与在驾校学习过程中的按照考试要求来进行的场地训练(科目二),即分为倒乙库(也称为贴库)、移库(二进二退)、倒甲库(简称为倒库)一套完整的规定动作。 场地训练(科目二) 对于在驾驶过程中的随意倒车的问题,由于属于是技术提高的问题,我们将把它放在本书的姊妹篇《新手上路一点通》中来进行讨论,而本书中要讨论的倒车问题,是怎么样来配合驾校的规定教程,让学员们更轻松地来完成好学习任务。 其实每个驾校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通过教练员和教务人员的辛勤劳作积累起了一套自己的成功经验。 而在对学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成功经验所制定的“套路”来训练的,因此在这个阶段上,倒库是个死功夫,你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要求去认真“操练”就可以了。 特别是对于倒乙库、移库和倒甲库这三个不同的过程,驾校和教练们都会为自己的学员们根据所开行的教练车,找出一些参照点,到参考点就开始打方向,反反复复地开行,不断重复地训练,把所规定的套路做熟练。这在本书的 “5 用心抓要点,倒库并不难” 章节中,将会详细地进行研究。 一点通:倒库是个硬功夫,搞清原理才能通。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城市行车有二戒 节日期间, 城市道路车流量相对较小,平日里不敢动车的新手也许会初次上路顺畅行驶,经常受堵车折磨的老司机可能要充分享受难得的好路况。据记者观察,现在不少老司机都有紧跟前车的毛病,很多新司机虽然谨慎有加,知道保持车距,但是偏信只要盯住前车就不会追尾。南宁一所驾校的韦立杰教练提醒,城市行车,切忌跟车过近和只盯前车。 韦教练说:“城市道路状况复杂,紧急情况多,一旦前车急停,跟车过近和只盯前车都很容易追尾;退一步说,即便您自己反应敏捷,急刹车得力,也很难保证后车司机是否同样眼疾手快,不会撞到您的爱车。所以这两个毛病于前于后都危险。”韦教练建议,司机城市行车既要确保安全车距,还应该在盯住前车的同时再向前眺望一辆车,这样等于上了双保险。“保持车距并眺望更前车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尽量保持匀速行驶,不必只按前车动向频繁加速减速,这样可以少踩闸,而且节约燃油,”他说。 山路驾驶讲究多 难得长假,如果选择到郊外旅行,途径山路时必须小心谨慎、注意技巧。有30多年驾龄的刘刚先生提醒,即将行驶到上坡顶点、纵向视野内路面越来越短时,应当减速鸣笛,夜间遇此路况还应闪打远光灯示意对向来车;急坡停车时一定把手刹拉紧;千万不能在拐弯处下车休息或观赏风景,如果恰巧在这种路段发生故障或事故,切记在视线受阻的路段放置警示标志或派人提醒来车;雨雪天气尚能行驶时,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应当比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减挂一挡,增大发动机转速,以避免车辆在制动时打滑。 此外,刘刚先生还说,司机们都知道下坡时不能空挡滑行,但是不少新司机把握不准应当挂几挡。“根据坡度缓急不同选择挡位的原则是,不用持续制动就能维持安全车速,这样有利于减少制动器的磨损,还省油,”他说。 空挡刹车危险又浪费 在南宁坐出租车,发现很多司机认为空挡滑行节省燃油,以至于一准备刹车就先摘挡,其实这样既浪费燃油,又毁制动器,尤其是形成习惯后急刹车时相当危险。广西交警总队统一执法处警官刘剑云说,空挡刹车反而费油,正确的减速方法是逐级减挡,急刹车时更是千万不能挂空挡。刘警官说,一方面,汽车处于空挡状态时,发动机要喷油维持怠速,而挂着挡不踩油门是通过牺牲车速维持发动机运转,车子减速过程中发动机不喷油;另一方面,空挡刹车是单靠制动器减速,导致制动效果大打折扣,制动器磨损成倍增加,而挂着挡位刹车可以通过发动机抑制车速,安全又省闸。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1、提速并线。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当你拿到驾照,可曾想过教练教你的开车技能有些错的。 这不是教练的错, 因为他们的一些驾驶方式在十年前是对的。 但现在他们错了。十年之内,中国的轿车性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原来很多的“绝活”,在车辆电子系统的突飞猛进之下已经变得多余;一些经验,在汽车工艺日趋精密的今天也成了错误。 “普遍的问题”显然不如“普遍的错误”令人惊心。下面是驾校教练比较普遍的“错误”。 第一错:低转进挡现象 这是95%以上教练都在犯的错误:“车一动就换二挡,尽量进挡”。驾龄越长的老司机和教练,越固执地认为应该这样驾驶,他们往往在发动机转速1600-1800rpm时换挡。一位车友驾车非常小心,很少超过2000rpm,因为他的教练谆谆教诲“低转可以省油,对发动机也好”,但他的帕萨特只行驶了5000多公里就发生发动机抖动、气门积碳。 形成原因:过去中国的发动机和整车,从材质、设计,到工艺水平和调试水平都无法接受高转速和高速度的考验,所以只能低转速低速度。同时,从物理摩擦理论上,高转速的发动机磨损要比低转大;而且,低转进挡在某些短时测试中是相对省油的驾驶方式。 错在哪里: 1.目前的发动机本是按照在较高转速下工作设计的,各种部件的动平衡和转动惯量等参数也都是以高转速下为参考值设计,发动机材质和精度已经不需要“低转保护”。如果发动机长时间在非正常的低转工作状态下工作,内部机件的负荷和磨损自然增加,抖动和叫杆儿现象经常发生。 2.发动机长期低转会造成燃烧不充分,有些部位会有积碳,有些部位会被粘粘乎乎的没有完全燃烧的油渍糊住,进一步造成燃烧的不充分,恶性循环之下油耗会上升。 第二错:点刹现象 一些有经验的教练会教一些绝活,如“点刹”―――以尽量快的频率踩刹车并松刹车再踩刹车,如此往复。他们会声明在雨天可以避免急刹车时车辆旋转或翻车。 形成原因:原来的汽车基本没有配置ABS(防抱死系统),一刹车车轮抱死,车辆会基于惯性前冲,“点刹”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车辆在某一点承受的同向力,并可在点刹过程中小幅改变行驶方向,避开障碍物。 错在哪里:现在ABS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车的标准配置,在紧急制动时,电子控制每秒钟“点刹”10-18次。在有了电子辅助之后,人为“点刹”已属多余。 第三错:过弯带刹车现象 由于制动的提前量预留不够或者根本就是意识缺位,很多教练习惯在弯道前略减速,而将主要的减速时间留在弯道中。 形成原因:这是人一种本能的习惯,由于弯道带来人对速度的谨慎,从教练到学生一般都会习惯在弯道中踩着刹车,以使内心更为踏实。 错在哪里:入弯带刹车会导致左右轮的刹车皮磨损有明显差异,长期入弯制动会影响车辆的制动平衡性。车辆在入弯时,摩擦力已经具有减速功能,但各轮所受的力是不一样的,制动将加大各轮之间的力量差别,影响车的左右平衡,加大了侧倾幅度。 第四错:踩完离合踩刹车 现象:为了避免新手或学员在驾车过程中“死火”,教练通常会将“半联动”方式扩大化,让学员多踩离合,碰到情况急刹车时,先把离合踩到底,再踩刹车。一些人在下山的长坡时,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以预防碰到紧急情况时制动“死火”。 形成原因:新学车者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因来不及踩离合而“死火”,教练也因心疼自己的车要经常“重启”,经常强调学员要“注意踩离合”,导致学员一碰到情况就踩离合,甚至有些学员左脚一直不敢完全离开离合踏板。 错在哪里:左脚在正常行驶时不完全离开离合踏板,车略有颠簸,就会影响离合片的接触,既缩短离合片寿命又损耗动力;先踩离合再踩刹车,就是放弃了发动机制动,等于“空挡滑行制动”,将刹车任务完全交给了制动系统,这在下坡时尤其危险。完全靠制动系统制动,刹车皮会越来越热,如果坡度较长较陡,刹车皮热衰减可能导致制动失效,酿成悲剧。 第五错:听音升挡现象 教练总是习惯教学员,“听到发动机声音到了那种嗡嗡的程度,就要升挡了”。 形成原因:原来大部分车没有转速表,而且发动机承受的转速也较低,转速略高就能听到明显的发动机轰鸣声。在车型和发动机特征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这种判断方式是“经验之谈”。 错在哪里:不同发动机的运行情况不能简单根据声音来判断。教练所说的发动机声音的“这种程度”,在不同车型上的发动机转速相去甚远,较好的发动机在4000rpm以上的声音也不让人觉得难听,达不到“那种嗡嗡的程度”。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新驾驶员越来越多了,刚从驾校出来,很多都不知道不习惯看镜子。其实学会看镜子是很重要的,会使你行车更安全,更流畅。 - 室内后视镜:很多人不经常观察车后的情况,其实随时通过室内后视镜观察是个很好的习惯,可以了解车后的各种情况,后车车型,距离,在哪个车道,是否正在加速超越等等。一来当眼前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根据掌握的车后状况,合理做出避让方向的预判,或者刹车减速的力度控制;二来在想提速超越前车时,可以合理地掌握时机,避免那种变道骑线却刚发现身后有车正在超越的险象;特别是,通过室内后视镜观察,可以不完全但是一定程度地了解车后车辆进入左右后示镜盲区的情况。 - 左右后示镜:这个镜子一方面可以观测车身周围的车况,路况,另一方面可以观测自己行车通过的状况。而后者是经常被新司机们所忽略的,例如在狭窄的空间里转向穿行,新司机们经常会看到车头通过了,就放心地加速,而没有观测到车身后部正在接近障碍物,因此而造成刮蹭。 - 倒车时要随时观测各个后示镜:新司机倒车时的方向感本来就不非常明确,在混乱中还经常会只注意一个或者两个方位,而不是全部。在确认没有盲区障碍物的情况下,注意学会观测各个后示镜,养成好习惯,不急不躁,慢慢就会度过倒车揉库关。 - 加装大视野:现在经常会选装各种大视野后示镜,一般是一种防眩目的凸镜。加装是可行的,可以扩大观测范围,减少盲区。左右后示镜加装小圆凸镜时,应该注意左右两个镜子的安放位置一般是不对称的,应该坐在驾驶员位置上目测最合理位置而调整。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提到行车经验,偶对车的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但看到同学们纷纷大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由得心生冲动,也想拿出些自己的实际糗事与大家交流、沟通。 由于当初在驾校倒杆学得不是很好,实际应用中,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现N多险状。 上路之初,有一次,我准备将停路边上的车提走。着车,拔左闪火,挂档,抬离合,轻给油。动作一气呵成,那叫一流畅。但最最重要的---我忘了看左后视镜。正好有一年轻人,骑着电动车走到我车边。还好我是轻给油;车也只是以极缓速度的向外移动;他也只是一歪,差点撞到我车上。但我已经出了一身 冷汗了~~~ 还有一次是准备将车垂直停到路边上。自认为俺的车有倒车雷达,加之有存车人在一旁边指挥,定会万无一失。但,状况就在这时出现了---也许是由于我只注意了存车人的指挥,忽视了报警;也许是由于报警测探角度有限,我车车的PP被后面护树的铁支架狠狠地咬了一口。牙印到现在还清晰可见呢,那个心疼啊~~~ 所以在这里提醒新同学,倒车时,除了利用左右及前后视镜观察外,注意还应严重关注后视镜无法反应的稍低位置。 另一点值得提出的是--超车时,要注意后视镜的盲区。 也是刚上路不久。在高速上,我从在快车道行驶,准备改回慢车道。自己感觉从后视镜里没有看到周围有车。于是打轮。等我并回慢车道,才赫然发现极近的后面就跟着一辆车。当时,吓得魂都快飞了,要知道,那可是速度在百公里左右啊~~如果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想想刚才明明没有看到车吗?从哪里跳出来的一辆啊?后来,由于不断积累路面行车经验,才发现了后视镜死角的问题。在这里友情提醒新同学,这个现象极其重要。不管在何种路面上,如果你打算变道行驶,请冷静观察,确定后面无跟车,再做行事。尤其是后视镜的盲区~~ 再有,对停车时的前方位置也不可掉以轻心。一次去吃饭,准备停车。分明看到自己的车头离前面的空调的落地室外机还有一定的距离,却听到“嘭”的一声。下车一看,原来自己车车的鼻子边,被架着室外机的外突铁架扎了一下。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事项需要提醒----没有车门自动落锁装置的同学,开车之后,请务必将车门锁按下。因为在停车等灯时,被歹徒拉开门,抢走包包的事情已经不少了,尤其是女同学~~~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