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丢了,怎么快速索赔 (2014-02-14)

     刚买的车没开几天,就被“梁上君子”窃走;陪伴了自己几个春秋的“爱驹”,一朝醒来忽然不见了踪迹。这时车主保户应该做的就是快速、及时、有效地向保险公司索赔。   发现车辆被盗抢后,应在24小时内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并登报声明。经县级以上刑侦部门立案、证实,若3个月内盗抢车辆未追回,保户即可向保险公司索赔。   如果偷车人驾驶已保险车辆肇事而造成保险车辆本身损失,原车主可向保险公司索赔;发生责任事故,其经济损失应根据有关部门对肇事者处理的裁决来确定,保险公司原则上不予赔偿,但对肇事者无力偿付的部分,保险公司可酌情赔偿。   保险公司理赔后,如果被盗车辆又找回来,保险公司可将车辆折旧给用户,并收回相应的赔款;如果保户不愿收回原车,则车辆的所有权归保险公司。   特别提醒车主保户,务必在车辆被盗3个月内将必需的索赔单证交予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否则保险公司将不负责赔偿。   向保险公司提供的索赔单证、项目、印章必须齐全,书写规范,数额计算必须准确,内容必须真实、合法、有效。手续齐备后,保险公司应在10天内一次结案赔偿。领取赔款时,要携带公章、车主或领款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前去办理。

  • 夏季自驾出游上路前新八项注意 (2014-02-14)

    自驾车出游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尽情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夏天尤其如此。     1、出发前要对车辆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包括蓄电池的存电情况、引擎是否存在“三漏”现象等。特别是轮胎,出发前要仔细检查。同时,千万不要忽略备胎。     2、燃油要加满,机油、冷却液、清水等要充足,灯光要齐全有效。     3、备齐车用工具及配件。汽车外出时难免出现故障。所以,车用工具和三角警示牌是决不可少的。此外,不要忘记携带易磨损的配件,如发电机皮带、火花塞等,做到有备无患。     4、携带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养路费及购置税、车辆使用税、公路地图、保险单,尤其别忘了带上手机,以防车子在途中出现故障或事故时可以与有关方面联系。     5、夏季雨水多,出行前检查雨刮器。下雨开车要慢,注意路滑,还要注意随时会有人或牲畜出现,通过集镇和村庄时,更要小心。     6、行车时,请系好安全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更是如此。如有儿童同车,一定要锁上儿童安全门锁。如果车内没有小孩,最好不要将车门锁死。这样的好处是万一发生了交通事故,车门容易开启,如果锁死车门,由于碰撞使车门变形打不开,延误抢救时间后果会更加严重。     7、在进入景色宜人,充满驾驶乐趣的山路时必须谨慎驾驶。上坡时,提前换入合适的低速档,确保有足够的动力爬坡,如不慎熄火,请立即停车,拉紧手制动,重新起步,必要时可让同伴下车,利用路边的石块顶住后轮,以防车辆后溜。下坡时,不宜空挡滑行或长时间使用制动,需要制动时,也千万不要踩离合器,以免车辆失控。     8、带好适时衣物、遮阳帽、防晒霜、雨具以及创口贴、消毒药水、消炎药、防暑防晕车药、驱蚊虫药水等;最好不要带熟食,容易变质;天热口渴,路上多带饮用水。

  • 内循环和外循环正确使用方法 (2014-02-14)

     冬季来临,天气变冷,在驾车过程中,车主往往紧闭车窗,生怕有半点冷空气流进车内。但您是否发现,在城里行车时,车里常常充满汽车尾气的味道,而在空旷的地方或高速路上行驶时,却感到头晕胸闷。这都是因为车主在行车过程中,没有正确使用内、外循环引起的。       汽车内、外循环究竟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应使用内循环,什么时候该使用外循环?专家提醒车主,行车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内外循环的使用,污浊的空气将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原理 外循环:补充新鲜空气 内循环:阻隔污浊气体       专家解释称,汽车内的风扇开启,有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使用状态,是通过转换开关来实现的。       外循环状态是利用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也就是说车外与车内的气道是流通的,风扇打出的风来自车外,即使不开风机,车辆行驶中仍然有气流吸入到车内,补充车内的新鲜空气。有时觉得关了风扇还是有风,就是因为车主设置了外循环。在城里行车遇到拥堵的情形时,车内会充满尾气味,这就是由于使用外循环造成的。       而内循环状态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不开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开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内循环主要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比如行使中通过烟雾、扬尘、异味区域或车辆密集紧凑行驶时,阻挡前车排出的有害尾气。另外的一个作用就是保温。 使用方法 堵车用内循环高速用外循环       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内、外循环的使用,应结合空调、暖风进行。       利用外循环,可以呼吸到车外的新鲜空气,高速开车,时间长了就觉得车内空气浑浊,人不舒服,又不能开窗,就应该利用外循环打点清风进来;冬天送暖风感觉太热,可关掉风机,打开外循环,既保持车内温度,又有新鲜空气,感觉会更舒服。       但如果开空调是为了降低车内温度,此时就不要开外循环,可隔段时间开一下外循环,更换点新鲜空气。有人在夏天用空调老抱怨制冷效果不好,其实是一不小心设置成了外循环状态,车外的热空气源源不断流进车内,温度当然就降不下来。所以你要制冷效果好就一定要设置为内循环状态;如果气温不是太热,打一点空调调节一下,就可以开到外循环,这样既有冷气,又有清风,人就比较舒服。        另外,因为大部分的车主都是在城内行车,所以提醒车主,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路段,尤其是在隧道,应尽量使用内循环。而当车开始正常匀速行驶时,就应开启到外循环状态。另外,专家提醒车主,遇到尘土飞扬[综述图片论坛]的路段,在关闭车窗的同时,不要忘了关闭外循环阻断外部气流。平时停车时最好也设置成内循环状态,因为外循环状态下,风刮起的灰尘很容易进入车内,使车内的灰尘增多。 注意事项1、人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引进新鲜空气,不能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2、购买新车后,应当像新装修住房那样,尽可能地保持车内外空气的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的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3、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4、要有选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的道路意识,正如选购污染低的绿色食品一样,尽量在开阔、空气流动好的线路行车。5、在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和时间,或跟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车主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根据车外空气状况,及时调整车内空调循环系统。6、新车的前6个月内一定要加强通风,定期清洗车内空调,尽量保持车内空气新鲜,特别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的异常气味。

  • 越野驾驶技术入门(一) 驾驶的姿势 (2014-02-14)

    一、越野驾驶有其独特的基础知识,需要逐步掌握。 在越野驾驶中,所以采取的姿势与日常驾驶相去甚远,因为越野驾驶中常遇到大起大伏的路面。如果每一次颠簸都使你从座位上滑落或弹起,那你就无法控制了,连加速都办不到。除非你的身体能够稳稳地保持正确的姿势。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土路上驶过一道沟,身体剧烈摆动,因此无法很好地控制加速器。这样驾驶根本控制不了汽车。越野驾驶正是这样,汽车的姿态是不断变化的。   让我们看一下如何才能保持正确的姿势,首先臀部要坐到合适的位置。将座位前后调节,直到离合器踏板完全压下时,膝部仍感觉舒服为止。如果是自动挡汽车,则将左脚紧紧踩住车厢地板,让身体牢牢靠在座位上。   接着要固定手臂的位置。握住方向盘,10点和2点的位置,给臂肘留下足够的活动空间。将座位靠背完全竖起,这样即使两臂在同一直线上握住方向盘,臂肘仍很舒服。车座靠背一定要充分向前,这样身体才能坐直。一开始这样的姿势可能不太舒服,但越野驾驶必须保持这样的姿势。如果每到野外你就有意识地采取这种姿势,很快就会习惯了。(一点即通小窍门:通过障碍路段之前,放低两侧后视镜,这样更容易看清后轮周围的地貌)。   二、眼睛注意前方路面。   越野时最有效的姿势是身体坐直。在这种姿势下,身体最容易保持稳定,转向、制动、离合时最灵活,而且,这样也最容易看清前方的路面,因为路面上稍有不平,就会影响驾驶。在野外一定要看清路面,沿正确的路线行驶,因此眼睛最好牢牢盯住前方的路面。   三、如何使用安全带?   ELR有时会对你不利。当系统发觉安全带受到拉力时,就会锁上安全带。这种系统称为紧急锁定反应(ELR)。但有时这种系统会变得很讨厌,有些安全带使用的是钟摆式装置,汽车稍稍有一点角度,安全带就锁住了,你无法将它打开,许多越野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安全带上装一个止动器,你可以将安全带拉出,放长一点,留出一点富裕,装上一个止动器,这样就不会动不动就锁住了。   四、控制方向盘有一条原则   正确把握方向是有道理的。越野驾驶时,一定不能将手指放在方向盘内侧,这样才能防止方向盘回跳时弄伤手指。这其实并不难,集中精力,就会习惯。最安全的方式是让手指顺着方向盘的外侧握住方向盘。不要图省劲而反握方向盘,如果这时方向盘反跳会伤着你的手腕。   五、转动方向盘有一个诀窍   接力转向常为WRC驾驶者采用。先用左手握住方向盘,转向右边,松开右手;左手触到右手时,将方向盘交到右手,右手继续将方向盘向下转。左手滑至最低位置时,握住方向盘,做第二轮旋转,这时右手滑向最高位置,准备接力。重复这一过程,这种技术常为WRC驾驶者采用,能准确、快速地变换车轮方向。   六、什么叫回跳?   如果感觉转向时力不从心,就该当心。回路是车轮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会使方向盘突然反跳,反冲力很大,能绞伤手指。有助力的车辆回弹力量稍小,但也应当心。

  • 汽车驾驶,换档技巧15字真经 (2014-02-14)

    自从学车开始,有幸遇到一个部队退伍的专业老司机帮带,实在受益非浅! 现如今虽然早已“出师”了,细思量~其实还是师傅当年所说的那15个字:“油离配合,加减挡,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这15字真经 看来简单,当年也没觉得有多神奇,但现在回头看来,真没有什么更好的表述比它更实在的了,如能真正领悟,则开车就能达到一个较高境界,在快与慢之间就可以游刃有余了。由于我们日常驾驶遇到的路况是综合路况,所以我信奉“只有肉人,没有肉车。” 附带说两句,“刹车” 稳不稳也是体现一个司机素质高低的标准,刹车要有预见性,否则就会很仓猝,让家里的大小LD不适。另外,在快刹停的一霎那把刹车踏板稍微松一松~也会更加平稳。 “停车”则要做到 车正轮正,停车可以体现一个司机是否做人严谨,说大点~就是车德的问题!大家可能经常遇到,停车场车位本来就紧张,偏有几辆车歪七扭八横垮两个车位停着。所以这不是技术问题,完全是车德问题,技术不好,可以多揉几次嘛。 言归正传:常说的是 “油离配合”——也就是指的“换档操作” 分解开看 应该是控制变速箱和发动机转速之间的关系,左脚控制的离合器切开后影响变速箱转速一直在下降,因为变速箱失去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后受车身惯性驱动轮胎反带齿轮转动。右脚控制的油门踏板实际上是控制发动机转速的高低。 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汽车的传动路由。 发动机内混合气爆炸推动活塞下行,通过曲轴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成曲轴的圆周运动,曲轴将这种圆周运动输出到飞轮盘,飞轮盘和压盘之间是离合器片,离合器片中心是变速箱一轴(输入轴),就是说飞轮盘和压盘将离合器片夹在中间将动力传输到变速箱,踩离合时飞轮盘和压盘分开不再夹住离合器片使发动机动力输出和变速箱脱离。一轴进入变速箱后经若干组齿轮减速传递到二轴(输出轴),二轴传递给差速器,再通过差速器、半轴传递给轮胎。 当离合器切开时,车身惯性会推动车辆继续行驶,虽然也在减速因自身质量较大,轮胎转速的下降相对较慢。曲轴一端如果不继续供油驱动因自身惯性小转速会下降比较快。 好的换档操作就是保持曲轴一端的转速在换档后离合器切合时尽量和齿轮箱一端转速接近。 明白这两点就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离合器踏板松开速度和油门深度的配合达到较理想的换档操作,提高舒适性也减少离合器的磨损。 最简单有效的换档操作是——“快速换档”,快踩离合/快速换档/匀速松离合,目的是尽量减少飞轮盘和一轴之间的转速差,使换档平顺。 这种方法在升档时比较容易做到,在降档操作中有时候效果并不理想。降档时需要用到另一种操作 ——————————“轰空油”。 “轰空油”是在踩下离合踏板后,再深踩下油门踏板让发动机转速提升,然后略抬起油门踏板同时松离合器踏板。这样做目的是提高曲轴转速配合变速箱转速。略抬起踏板是为了在离合器切合后保持正常行驶,如果不松一点车会窜出去。深踩是为了让发动机转速尽快提升(尤其对于现在的电控油门发动机)。 因为电控油门车辆和拉线油门又不同,电控油门踩油门踏板只传递给ECU一个加速愿望,具体转速提升到什么程度需要ECU计算后确定,因此比拉线油门有更明显的滞后,在跟油操作中应该更深更快的踩下油门踏板表示加速愿望很强。 在减档时,因为低档减速比肯定比高档要大,2500转从五档减到四档大致发动机大致会在3000转,这样就需要在换档动作完成后“轰空油”来提升发动机转速再松开离合器踏板。再比如遇情况摘档后再回复挂档也需要先“轰空油”让转速上去在松开离合踏板。 民用车大部分装舒适性离合器总成。这种总成离合器切合行程长,离合器压盘从接触离合器片到完全压实有一个过程,并通过离合器片上的缓冲弹簧衰减冲击提升舒适性。 因此离合器松的快慢还要考虑到切合的缓冲过程,如果松的太快动力输出会超过缓冲弹簧的作用范围反而不舒适,松的太慢离合器片和压盘、飞轮盘半摩擦状态过长会增加离合器片的磨损。 转速的下降还和车速有关。车速越高换档时变速箱一端转速下降越快,飞轮盘一端也越快,但这两端转速的下降和车速并不是正比关系。因此各档、各转速段需要轰油的程度也不同。 关于降档的补充说明 向下换档有两个目的: 一是减速、 二是超车、 A. 减速 先踩刹车, 然后踩下离合, 这时车速降低,由于右脚离开油门,所以发动机转速也开始降低. 由于踩下离合后发动机的阻力很小(只有一个飞轮), 转速下降较慢, 而随着刹车变速箱的输入轴转速则在下降, 进入新档位会输入轴转速会增加(以为换档系数> 1), 例如4档换3档时输入轴转速会瞬间提高到原来的1.3倍, 但由于车速已经降了一些, 所以这时不用轰油门也可以实现在新档位下输入轴的转速(也就是离合片的转速)与发动机飞轮转速相等或很接近. B. 超车 这时一般不会踩刹车, 换低档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扭力(从而使车的加速度变大), 这时应该踩下离合器后右脚跟一脚油, 来实现平顺换档. 所以, 降档超车时轰一脚油, 降档减速时踩刹车(不轰油), 都可以实现平顺换档. 说穿了就是, 要实现平顺降档,不管是通过加油门来提高发动机转速,还是通过刹车来降低离合片转速, 其目的就是实现在新档位上飞轮与离合片的转速一致. 以上是让你明白道理,但要达到自如运用的境地,还需要驾驶者自己在实际操作慢慢感受和体会 1。什么叫换档平顺换档平顺度=换档瞬间车的加速度=(新档位车速 - 原档位车速)/离合片从接触到完全结合的时间。这个值越小,换档越平顺(也就是说乘客感觉不到换档瞬间的速度变化)考虑到车速与变速箱输出轴的转速之间是线形关系,即 V=k*R2 (V为车速,R2为变速箱输出轴转速),所以换档平顺度也可以用换档前后变速箱输出轴的转速差来衡量,这个差值越小,则换档越平顺。 2。换档时的发动机转速换算首先定义一下齿比(也就是不同档位下的变速比):齿比=从动齿轮齿数/驱动齿轮齿数=输入轴转速/输出轴转速即:输出轴转速=输入轴转速/齿比假设换档前瞬间原档位(原档位的齿比为n1) 下发动机转速为 R1,则此时变速箱输出轴转速为 R = R1/ n1。离合器踏板踩下后,发动机飞轮与离合片脱离。 此瞬间汽车仍以原有速度行驶(忽略各种阻力),由于变速器输出轴、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之间是刚性齿轮传动关系,车速保持不变时变速箱输出轴的转速也保持不变。 此时变速箱切入新档位(新档位的齿比为 n2),那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离合器重新结合时发动机的转速应该调整到多少转(R2),新档位下变速箱输出轴的转速才能保持为原转速 R 呢?(即实现平顺换档) 注意: 如果能在离合器的摩擦片接触发动机飞轮前将发动机转速调整到理想转速,理论上飞轮与离合片不会发生滑动摩擦,从而可以减少离合片的磨损。根据齿比公式,R=R2 / n2 = R1 / n1, 所以 R2 = R1 * n2/n1。 也就是说,当发动机的转速调整到 这个转速时可保证离合器结合后变速箱的输出轴转速不变。我们不仿把 目标档位齿比/原档位齿比 定义为 "转速调整系数",只要记住转速调整系数就可以实现平顺换档了。 假设 1档到2档的换档系数是2,从1档升2档时在离合器结合前松油门把转速减半再松开离合,则能体验到最平顺的换档。实际驾驶过程中感觉,不管平顺不平顺,1档换到2档后的瞬间,会发现发动机的转速马上下来了,具体下降到多少,取决与这个系数有多大。系数越大,转速变化越大。 3。实例宝来1.8T 手动变速箱MQ250的齿比如下(MQ200的齿比与MQ250相同,其它参数不同): 1档 n1= 33:10 = 3.3 2档 n2= 35:18 = 1.9443档 n 3= 34:26 = 1.308 4档 n4= 35:34 = 1.029 5档 n5= 36:43 = 0.837 从上面的系数的变化还可以看出——档位越高平顺换越容易实现 ~最容易实现平顺换档的是4档与5档之间的切换 ~最难的是1档与2档之间的切换

  • 手刹和脚刹的区别 (2014-02-14)

     提问——新手弱问:第一天学车,觉得好像手刹没有什么用处嘛,很多余的,就是在停车的时候用到。各位大虾指点一下,手刹和脚刹在效果上有什么区别吗?   回答——Jural:不同在于:手刹用多了手疼,脚刹用多了脚痛。   也雄:一个管俩轮,一个管四轮。   网名不要取得太长:你这样吧,在高速上跑140迈以上的速度,然后往死里用手刹,如果还能活着回来上天涯,估计就会明白手刹和脚刹的效果有什么区别啦!   Shmylove:手刹漂移的时候可以用。   草茸茸:如果没有手刹,在重庆停车,估计很多时候,你都只能在车里一直把脚刹踩住,长此以往,你仔细比比,你的右脚一定比左脚更“强壮”。

  • 行家支招:油荒时节 节油驾驶有秘诀 (2014-02-14)

       新华网南宁8月9日专电(记者胡星)连日来广西汽油供应紧张,部分加油站甚至出现了“油荒”,加油的麻烦和居高不下的油价使“有车族”更加重视节油驾驶。     有统计数据表明,同一品牌的同一车型,以不同的方式驾驶,其油耗水平可能会有30%-50%的差距。专家认为,良好的驾驶习惯可以帮助车主大幅度节约汽油。       日前,有多年驾驶经验并且驾驶过多种型号汽车的司机朱华杰向记者传授了他节油驾驶的“秘诀”,他概括了这样一句话“脚轻滑行选好挡,辨位听声心平常”。     “脚轻”就是踩油门时要轻而缓,若猛踩油门,会使耗油量增加。若突然抬油门,又会使发动机转速突然降低抵消一部分行驶惯性,使油耗增加。行车中猛刹车、猛起步都是节油的大忌。     稳速行驶时,尽量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油门,保证对油门的压力均衡。一旦达到稳速行驶速度,放在油门上的一只脚就要完全放松,保持稳定供油状态。朱华杰说:“想像在您的脚和油门之间有一个鸡蛋,加速时一定要轻柔,这样才不会踩碎鸡蛋。”     “滑行” 是指车辆靠惯性力行驶一段距离,在滑行中发动机怠速运行,因此耗油很少。朱华杰说:“同是中速行驶,滑行与不滑行油耗可相差30%左右。”汽车达到中速高档行驶后,脱挡滑行,当降到一定车速后再换上高档加速,如此反复的滑行方式。     根据经验,轿车的滑行初速度约为每小时90公里左右,滑行末速度约为每小时60公里左右。另外,加速时应缓踏加速踏板,节气门开度不超过三分之二。在坡度不大,安全有保证的条件下,可以利用下坡道作适当滑行,这样也可以节约油料。     汽车在运行中,档位的选择与换挡动作都对燃油的消耗影响很大。在起步时,应根据载重量和道路情况合理选用档位。车速每小时30公里时,一档比二档要节省燃料15毫升左右。同样行驶条件下高挡位比低挡位省油。所以在一般道路上行驶时,应尽量可能使用高速挡行驶,避免低速挡高速行驶。     朱华杰的“辨位”就是预先策划行车路线,经常走错路不但浪费燃料,而且浪费时间。留意路面环境,在可能情况下少用制动,     用耳朵“听声音”也是省油的好方法,不同转速区应会产生不同的引擎响声,虽然差异很小,但只要常去辨析,熟能生巧便可分别出来。多留意引擎转速可以节省不少燃料。     心平气和也能省油。驾车时心情暴躁,或受其他道路使用者影响所引致的情绪问题,很多是会使驾驶者作出无畏的加速、超车、切线等动作。情绪不但影响驾驶习惯,更会影响驾驶安全。朱华杰说:“既然是这样,何不带着一颗平常心去开车呢!”(

  • “换档时机”如何把握 (2014-02-14)

        汽车在行驶中,驾驶员应准确地撑握“换档时机”。加档过早或减档过晚,都会因发动机力不足造成传动系抖动;加档过晚或减档过早则使用时间过长,而使燃料经济性变坏。因此,正确地撑握换档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专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位索纳塔车主向专家请教到:     我的车是索纳塔2.0MT,我用1档起步,加油,一般在不到20码进2档,有时也有起步后立即或10码左右进2档,到30多码进3档,45码进4档,55码进5档,感觉比较顺畅。但与说明书一对比,进档早了,而在在线交流中专家也有说可以提早换档,我糊涂了,请问如何换档是好?我现在刚跑2600公里,我的换档方法不行的话,我要赶紧改变!谢谢!               信发特约销售服务店李金刚专家回复如下:    “换档时机”是指充分发挥车辆行驶性能;车辆节油;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驾驶技术内容之一。    “换档时机”的依据指标和具体车型的最高设计时速有关。例如:最高设计时速130公里和190公里的车辆选用的换档时机是不同的。    同时“换档时机”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车辆的行驶速度或发动机转速。目前在换档过程中建议使用发动机的转速较为合适。因为发动机的转速体现了发动机的扭矩输出值是否达到变速箱的换档需求,因此我们建议不使用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换档时机的计量。而建议使用发动机的转速来确定合适的换档时机。一般车辆在从低速当向高速档换档时,建议发动机转速在2500转/分钟左右选择换档较为适宜。因此建议你按发动机的转速选择换档时机会更好。以上建议供参考!    

  • 超车与让超车 (2014-02-14)

      初学驾驶时,教练教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路上驾车走直线,超车要狠,让车要稳。”这句话有不少安全驾驶的道理。   超车前,驾驶员应充分了解本车的加速性能,在确保喇叭、转向灯等机件工作正常的情况下,选择平直宽阔、视线良好、左右均无障碍且前方路段200米范围内没有来车的道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方能进行超越;切忌不顾主客观条件而盲目超越。在经过交叉路口、陡急弯等险要路段,遇雨雾等恶劣天气,当前方车辆示意左转弯、掉头或正超越车辆时,不能超车。 超车前,应提高车速向被超车的右侧靠近,缩短与被超车的距离,跟车距离不大于20米,打开左转向灯并鸣喇叭,如是夜间可用变换远近光灯示意,通知前方车辆,确认前车让超或做出让超示意后,向左侧找方向,与被超车保持一定的横向间距,从左侧加速超越;超过后应继续沿直线行驶,在超过被超车20至50米安全距离后,打开右转向灯,驶回原车道。   行驶中,一旦发现有尾随车辆发出超车信号后,应根据道路、交通情况来决定是否减速让路。若条件允许,应主动减速靠右行驶,让后车超越;不能故意不让或让路不让速,甚至在超越时故意加速等。让超车后,即使前方路面有障碍,也不能再向左急打方向绕行,以免造成超越车辆措手不及发生事故,只能紧急制动或停车,待后车超越后,进一步观察后面有无连续超越的车辆,确认安全后,再驶入正常车道。

  • 千里马车主花钱与不花钱的实用省油偏方 (2014-02-14)

    而今是个人就想从我们这些开车人身上抢点钱,油钱涨、交强险……别的没办法,谁让咱们是小老百姓呢,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省点油,积少成多,毕竟我们都不是大款。言归正传……  省油的方法很多,包括需要花钱的,和不需要花钱的。以前也有不少相关贴子,我在这里尽量说些与别人不同的。当然,其实原理都一样,想必许多人也都有自己的偏方,我就当抛砖引玉了。   花钱的方法:   网上有不少节油新产品,没用过,也不知道效果,不好说。我只说说我自己用过的。我在1.3mt千里马上安装了一套超级马力节油装置:动力补偿器为汽车电子产品,安装使用后在消除汽车电路纹波的同时提高车辆整体电路电能量的传输,达到点火及喷油系统理想工作状态。超级马力是安装在发动机供油管路的物理性节油产品,通过分子干涉技术使进入发动机燃烧室的燃油燃烧更充分使其达到节油目的。??厂商广告语   我的感受,动力性增强,尤其在低档位,推背感很强,油门一给就有,很轻,开空调不抖,以前那种一开空调起步就不稳的情况没有了,省油效果还可以,没有做特别的统计,大概每百公里省一个油左右。但这套东西装下来也得小一千元,是个不少的投资。   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不花钱省油的办法,嘻嘻,其实和别人说得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就是在驾驶方法上下功夫,不过我看其它贴子写得比较泛泛,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说一下吧。   总纲:从驾驶技术上省油,总的原则就是不浪费,不浪费什么?不浪费一丝动力,因为动力都是从油转化来的。   具体方法:   一、驾驶员提前对路况做反应。  这个大家都在说,我说说细化一点的东东。   1、路况比较好或较为正常时,也就是说路上的车速一般在40公里以上。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不要频繁变换车道,一则不一定快到哪儿去,二来费油,三来容易产生剐蹭。变车道也有讲究,一般在上、下坡时,我们会看到比较远的车辆,可以分析哪条道好走,这样就可以从容换道,不需要猛加油超车(最好挑一个比较肉的车前面并线,如果这辆肉车前还有一辆好车就更合适了,因为好车加速快,与后车容易拉开空挡,便于并线)。如果上下班经常走的线路,要留意哪条车道会快些,这是有规律的。   在这种情况下行车,一定要把握好与前车的车距,不要跟得太近,容易追尾,(最好不要跟在刹车灯坏、大车、贴了很劣质的不透光车膜的车后)还要注意两侧的车,总有一些喜欢乱并线的人,突然变道,让你狠踩刹车??那可都是油钱呀。在发现有不轨企图的车(明显往你的车道靠近,却不打转向灯,而以你的车速,如果不踩刹车,会有危险),你不应马上踩刹车,而是要先闪大灯或鸣嘀,提醒对方,然后稍微加一些油(不可猛提速,会很危险,前些日子我就是这样被剐的,虽说是对方全责,但很烦心),因为他如果是故意要并线,一定会注意后面的车,你鸣嘀并稍稍加速,他的反应会有二种,一是猛然加速生并线,这时你就要收油,(必要时还是要踩刹车,生命无价);二是回到他自己的车道,你可以小心超车。   下坡时,如果你不着急,后面也没车催。你可以在稍稍提速上坡后,滑下坡(不是空档,道理别人都说得很清楚了),尤其是坡下有红灯或车流变大时,当你到了红灯或车流后,车速已降下来了,可以适当换档(而不必要踩刹车)。   2、堵车时的省油方法。堵车时,走走停停,肯定比匀速时费油。但是还是有相对省油的方法。原则还是要心态平、看得远。堵车时心情急,大家都一样,其实想开点,你急我也急,乱插乱并谁也快不了。心平了,手脚也就稳了。   堵车时,大家一般都是一、二档在走。车要盯得紧,不被别人乱加塞,还要保证安全,还要省油。做法就只有眼观六路了。   首先要看前面第二辆车的刹车灯,许多车都有高位刹车灯,这给后车带来很多方便,也减少了追尾的事故。当看到前面第二辆车刹车灯亮起时,也许你前面的第一辆车还未踩刹车,你也要把脚移到刹车上(不一定踩下),如果你急于踩下刹车,可能它只是临时减速,马上又开起来了,那你可又要再加油了。这种路况车速都不快,你不需要频繁踩刹车,只要密切关注前面第二辆车,即便停了,你也可以从容停车??因为车速慢,制动距离短。   其次要学会停车时机,当与前车有一定距离,而你又看到前面的车刚刚停下,可是马上又要往前移动(不是停死,而有一定和前移趋势),千万不要一脚油紧追上去,再踩死刹车,然后再起步。要知道车从静止到移动是需要更多的动力的。在确保两侧的车不能利用这个空间加塞的前提下,轻轻刹车,让车滑向前面,也许在你快到的时候,前面的车已经走了,这样你就不用重新起步,而只要轻轻给油就可以了。   第三,千万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往往在堵车的时候,总觉得别的车道比自己的车道快,于是就并线,结果好不容易并过去了,又发现原来那条道快。在堵车时并线是需要快提速和踩刹车的,这无疑加大了油耗,也加大了发生事故的危险。   二、驾驶操作习惯很重要   网上许多朋友都对此发表过意见,我就不再赘述了,只强调一些细节。   1、两脚离合,目前在手动档换档时,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脚离合,因为有同步器了嘛,呵呵,其实两脚离合还是有它的好处的,即保护了变速箱,也节省了一些动力。   2、并线先打灯。很多人在并线时,都是先打轮,后打灯。理由是先打了灯,边上的车不让,自己并不了线。其实 这种想法不对,即费油,也危险。如果是先打轮,边上的车反而会因你这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加速不让你,你就要踩刹车避让,或者造成事故。打转向灯的时机很重要,如果你想并线,先看后视镜,如果空间充裕,自然没什么问题。如果空间并不富裕,或旁边车道的车不快不慢,但就是不够并线的安全距离,这时你先打转向灯,告诉对方你要并线,他可能会加速过去,或都减速让行,你都可以并线,这个过程你不需要踩刹车,只要通过收、放油门来控制车速即可。   3、在车流较大的路况下并线(不要认为我是在教你如何加塞哟)。如果你在车流量较大的路上行驶,快到出口了,要并线,可边上的车流很大,在你打了转向灯后,也没有人主动避让,怎么办?有人喜欢猛的一脚油、猛的一把轮,将车头插进别人的车头前。这样容易出事故不说,对方如果也是血气方刚,两人说不定还要顶起牛来:你一脚油再加一个急刹,他也一脚油一个急刹。没有个不费油的。其实这里面也有个小,老司机都知道的。你打了转向灯,开始慢慢向临道切,在你边上的车肯定要有避让动作(记住,是“切”进,不是“扎”进),如果他不想让你,没关系,他肯定会在前面的车移动时加油向前,并向你方靠,这时你就停下来,让他到你前面,而你也顺利加到了他的后面(因为你已慢慢“切”进的主道),说得直白些,你并不想加在它前面,而是要它提速,拉开与后车的距离,你就可以安全并线了。(这个操作需要熟练的技巧,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开车窗,向边上的司机挥挥手,来个微笑,保证有人让你。如果你是mm,那更是没问题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