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保障安全,路面积水驾驶技巧 涉水前: 1. 驾车涉水前应注意观察水的深度、流向和流速,判断水下是否有淤泥、流沙等障碍物; 2. 注意观察前车通过的路线和速度,并借此观察积水深度判断己车是否能通过; 3. 多车涉水时,不要同时下水,待前车到达彼岸,后车才下水,防止前车因故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 涉水驾驶: 1. 不停车、不换挡、不猛打轮; 2. 低档行驶,降低车速; 3. 手动挡车辆,发动机转速保持在4000/转分左右; 4. 自动档车辆,可挂D2档,固定较大的油量行驶; 5. 整个涉水过程切勿猛踩油门; 6. 若发现车轮打滑或下陷,应在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在人力或其他车辆的协助下缓慢驶出水区; 7. 发生水中熄火后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送至斯柯达经销商店进行全面检查。 遇到特殊路面时,我们要牢记以下口诀: 坡道行车多慢行, 高速行车少分心。涉水驾驶请避免, 特殊路况要看清。 其实,良好的驾驶习惯,不仅能保障您和爱车的安全,更能在行驶中节油,既省钱又环保……
成为车辆驾驶高手应该牢记的四大技巧 不管你是不是老司机,在驾车过程中总会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驾车技巧,这些技巧虽然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是总能契合正确的驾驶技巧。下面一些驾驶技巧对新老司机都会有所帮助,你可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新手刹车苦练脚底功夫 新手开车往往最看重车子的刹车性能,但是踩刹车也是有学问的。在转弯时要提前准备,做好车速调整。万一遇到突发情况,如突然察觉有障碍物时,应立即停止倾斜动作,然后制动,待车速稍慢时,再倾斜车身转弯。简单一点说,就是停止转弯、制动、再转弯。 脚底功夫最重要。不少新司机习惯用脚尖轻踩刹车,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动作没有什么不妥。但在紧急情况下,就可能无法立即将车停住。这是因为,用脚尖刹车的动作不如用脚掌迅速,能在瞬间将整个刹车踏板踩到底,发挥最大刹车能力。平时要养成用脚尖到脚掌之间的力道来踩刹车的习惯。 高速刹车可直接减挡刹车 如果速度较高时需要尽快刹车,可以直接减挡并刹车,比如挡位在4挡,先将右脚从油门踏板松开放在刹车踏板上,左脚迅速踩离合,迅速将挡位换到3挡,遇紧急情况可以直接从4挡换到2挡甚至1挡,然后松离合,离合器切合后右脚踩刹车踏板,但不要一下踩死,如果感觉车轮抱死,立即松开刹车踏板再踩,力度依旧是逐渐增加。带ABS的车也可以直接减挡,不同的是,当车速降低到比较慢的时候可以踩离合后(为防止发动机憋灭)一脚踩死刹车(仅限车速慢时),其余就让ABS去处理吧。 不同路况用不同应对 高速公路:对于长途旅行来说,高速公路是比较安全的选择,但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可能后果更加严重,所以一定要注意车速不要过快。 国道:跨省的国道通常路面不错,但不宽,很多上下行车道间没有硬隔离,超车、会车频繁。另外国道上很多长途卡车往来,体积大、速度快,司机经常疲劳驾驶,所以在国道上开车要特别小心。 山路:走山路很考验驾驶技术和操作习惯,频繁地刹车、过分使用离合器、挡位不合适等,都容易造成车辆故障,增大危险性。 夜路:长途公路大部分没有路灯,夜间对面车的大灯就显得极其刺眼。因此走夜路比较危险,尽量不要夜间赶路。 拥堵路段跟车可是技术活 路上越来越堵,汽车不断启动、停车,跟车越来越成为技术活。怎么才能跟上前车呢? 第一,开车不能只盯着前车的尾灯,要尽量向前至少看3辆车,预测前车的动作,才能有时间作出反应。同样,踩刹车也不是看着前车做动作,除了要瞄一眼后车的反应,避免被“追”,还要提前看看左右车道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在刹车无效或将被后车追尾的时候,才能及时变线躲避。 第二,对于前车的每个动作要想想,这么做是为什么———前面的车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刹车、变线、提速。如果临近出口,前车从左向右并线,那可能是要出主路;如果距离出口很远,前车却纷纷并线,那可能是路上出了事故,可以提前做好思想准备。
雾霾天不能随便开远光灯 一说起雾霾天,很多司机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开车要慢”。雾霾天能见度的降低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多困扰,行车安全也受影响。但除了开慢车之外,还有许多实用的驾车技巧。昨日,记者就雾霾天如何安全行车,采访了烟台市交警支队交通科副科长臧洪岩。 雾霾天不能随意用远光灯 “遇到雾霾天,减速慢行是最基本的常识。”臧洪岩介绍说,雾霾天应该第一时间打开雾灯,之后可打开近光灯、双闪灯,这样能加大车辆的警示作用,最起码对面的车能看到。“有部分驾驶员还不清楚,远光灯在雾霾天是不能随便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有规定:“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刹车尽量选择连续点刹 警示灯光有学问,大雾天刹车也是讲究的。臧洪岩说:当情况不是特别紧急,刹车应采取连续点刹的方式。一是能安全地控制住车辆,二来也能给后面的车辆发出警示,为后车提供预判,防止发生追尾。 但雾天在高速路则要避免“蜗牛爬”,否则会因速度过慢被后车追尾。臧洪岩介绍,若高速路上能见度太低,司机按照规定,应赶紧停车,车上的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要尽快下车,到安全的地带;之后再按照规定,在150米以外,把反光标识或者单脚架、警示架设置好,并一定要赶快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内 雾霾天车速到底如何控制?臧洪岩说,一般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 在能见度极低的浓雾中行车,不少驾驶员会觉得无法观察到道路周边情况,所以很容易对车辆所处位置、速度的判断产生偏差。这时,可寻找一些重复出现的物品作为参照物来行驶。比如高速公路的中央护栏或边护栏为参照物。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雾天能见度不高,盲目变道会使行车危险系数大大增加。正确的做法是:雾天选择在前方车辆的左后方或右后方位置行驶,一旦前方出现突发状况,前车采取措施时,可提前发现情况并采取措施。
隧道行车注意事项 一、警告标示,不可不看 在隧道前面都有宽、高等限制的交通标志,必须按警告标示行驶。警告标志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的,一定要相信,按照它的指示不会出现问题。 二、无人管制,自己观察 通过无管制单行隧道,在接近隧道口时,要向隧道内和隧道的另一端入口作仔细观察。注意双方车辆不可抢行,否则会在隧道内“顶牛”。 三、有人管制,听从指挥 通过有管制单行隧道,如有指挥人员时,应严格听从其指挥;如是灯光控制的隧道,红灯亮时要立即停车,绿灯亮时才可通过。通过单行隧道时,要打开前照灯,一为照明,二为提示对方。通过双行隧道应靠道路右侧行驶,视情况开启灯光,注意交会车辆,保持车速,尽量避免超车。 四、进入隧道,一定减速 行至隧道入口前约50米左右,打开前照灯、示宽灯、尾灯,及时察看车速表,根据隧道口标志上规定的速度行车。从洞外进入隧道,人眼的适应时间大约为10秒左右,为弥补这一缺陷必须在进隧道前提前降低车速。 五、隧道行驶,不可随意 很多车进入隧道,不一定能立即打开大灯,另外前方行车灯也不一定是打开的,容易发生危险。因此,隧道行车,要时刻注意,而不可随意。 六、保持车距,勿看两壁 进入隧道后,将视线注意点移到隧道的远处,不要看两侧隧道壁,注意保持行车间距。严禁在隧道内变更车道、超车和随意停车。双向行驶的隧道内,禁止使用远光灯。 七、超车停车,不可随意 有些驾驶员在行车中出现问题便会立即靠边停车检修,这种习惯在高速公路,特别是在隧道内行驶时,应彻底改变,要不然很容易导致连环撞车。如果车辆在隧道内出现故障,只要车辆还能继续行驶,应尽可能把车驶出隧道;当车辆无法驶出隧道时,车上人员必须迅速离开车辆,设法将车移到特别停车点,打开危险报警灯,在车后方150米以外设警告标志,并通过紧急电话向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报警。 八、高速隧道,开灯行驶 在隧道中当光线成为驾驶员惟一的信号来源时,行车时应该打开前灯增加照明度,打开尾灯使后面车辆驾驶员辨明前方有车。 九、没有参照,关注仪表 由于人在隧道没有相关参照物,存在视觉误差,不容易感觉到坡度的存在,加上上下坡的势能存在,各种车辆的制动距离都会大打折扣,这也是远离车辆远离危险的道理。在隧道内行车,不能凭直觉判断车速,一定要通过车速表确认行车速度。 十、驶出隧道,注意观察 驶出隧道前,通过车速表确认行车速度,不能凭直觉判断车速;到达出口时,握稳转向盘,以防隧道口处的横向风引起车辆偏离行驶路线;驶出隧道时,要注意观察隧道口处的交通情况,在出口处及时鸣喇叭,预防发生事故。驶出隧道后,在适应亮光过程中切勿盲目加速,以免因视力瞬时下降不适应环境而造成危险。
这些交通陋习你有没有? 一辆车霸占两个车位,开车变道不打灯,路口磨蹭半天还没搞清楚走哪条路,虚线位置突然超车变道……日常生活中,这些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有的交通陋习不一定涉及交通违法,却给其他人带来出行不便,甚至带来交通隐患。11月21日,记者在城区部分路段看到不少类似的不文明现象。据了解,针对不文明的交通习惯越来越多,今年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的主题定为“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 昨日,交警部门也通过本报呼吁市民,文明出行,摒弃陋习。此外,市民在出行时遇到交通陋习,也可以抓拍并@江南都市报或@乐行南昌,通过微博进行曝光。对于处理交通陋习的意见与建议,也同样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转给本报或交警部门。 陋习一:停车“霸道”方便自己难为别人 “现在停车位很紧缺,有时候绕半天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车位,却因为有的车乱停乱放导致其他车辆无法停车。”市民邓小姐遇过很多霸道停车的现象,比如一辆车占两个车位或把车停到了停车线外。 【交警提醒】虽然这些不规范停车难以处罚,却为他人带来不便。开车人规范停车、文明停车,方便别人的同时也在方便自己。 陋习二:“见缝插针”超车变道易酿事故 “有些人开车喜欢突然超车变道,甚至连拐弯灯都不打。”熊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他已经有六七年的驾龄,但也经常被突然超车变道的车辆吓个够呛。 【交警提醒】在虚线路段变道,应当注意提前开启转向灯示意,在不妨碍车道内正常行驶车辆的情况下变道。后面的车发现有车打灯变道,也应适时减速避让。 陋习三:路口急刹车易导致跟车被追尾 18日晚,市民袁先生从八一大桥下桥进入阳明路时,前方一辆黑色桑塔纳想右拐弯,在发现自己走在了直行车道上后,突然急刹车停了下来。袁先生见状,立即踩刹车避免追尾。可是,紧跟着袁先生车后的小车却撞了上来。 【交警提醒】出行前,应当对行驶路线做一个先期了解,不能在分道口急刹车,这样非常危险。 即时·点评 不管是在南昌街头开车还是骑车的市民,多多少少都有过惊险的遭遇,这些可能不全是由于交通违法引起的,有一大部分是因为交通陋习导致。交通陋习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自私心理,总想着自己怎么走都行,而不顾他人的路权与安全。我们总听到司机抱怨南昌的交通混乱、车难开,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交通的混乱也许有自己的一份“贡献”。其实,文明礼让、绅士风度不仅体现素质,更能取得多赢的效果;不抢道、不乱变道、过斑马线减速等等,文明一小步,交通状况就会进步一大步。所以说,交通秩序关乎每个市民的利益,摒弃交通陋习,需要全民动员,既要自己讲文明,也要监督他人的不文明!
追尾是最常发生的事故 如何避免发生追尾 大部分有开车上路经验的人都遇到过或大或小的事故,追尾或被追尾,又似乎是最容易发生的事故。有数据统计,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追尾事故约占70%以上,有些大的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最开始也可能只是由一起小小的追尾事故引起的,连环追尾事故就不用说了,损失更惨重。 汽车追尾事故往往看似后车刹车不及,但其实多数事故都和车辆的刹车性能关系不大,是驾驶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驾驶经验使然。 一、首先来介绍一下如何避免追尾: 1、 首当其冲,不要跟空驶的出租车。 空的出租车一旦发现路边有人招手打车,司机经常会根据第一反应急刹车。他一急刹,你操控不及,很容易就追上他了。 2、第二不要跟大型货车、公交车。 像这些车又高又宽,你跟在后面,视线被挡住,只有吃亏的份儿。 3、不跟串车。 所谓“串车”,顾名思义,就是多辆车前后相连,行成一串。“特别是在快车道上,要避免跟‘串车’,因为快车道上的车辆行驶速度都很快,一旦前面的车紧急刹车,很容易出现连续追尾。” 4、不跟外地车。 外地车对路线肯定没你熟,他有意无意就会违章,你跟他?还是只有吃亏的份儿。 5、不跟故障车。 刹车灯一好一坏的,还有刹车灯根本不亮的,遇到这种车,有多远躲多远。” 6、不跟“新手”。 新手上路,擅长急刹。“他们还容易在道路口熄火。” 除此之外,当你高速行车时速超过100公里时,与前车的距离至少保持在100米以上,才是安全车距。
开车小动作引发事故 低头捡东西容易追尾 开车打电话、抽烟, 现在已经成了人人皆知的不良驾驶习惯,可是,容易引发事故的小动作不仅仅如此。记者昨日从南京交警三大队了解到,近一个月来,在该大队辖区内,因边开车边系安全带、开车时捡拾掉落地上的物品,开车时擦车窗雾气等小动作,就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 小动作1:车上路了才低头系安全带 11月中旬,家住来凤街的李先生驾车前往禄口机场接人,当车驶上长乐路时,他看到有交警在路上执勤。李先生想起自己安全带没有系,便用右手扶方向盘,左手去拽安全带。车行至市第一医院门口时,李先生忙活半天,都没有把安全带插进去,于是低头寻找插孔,没想到就这一低头的功夫,车撞上了前方正在走斑马线的路人。好在车速不快,路人只是软组织挫伤。交警认定,李先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如果出门前系上安全带,就不会有这事儿了,不仅来不及接人,还要赔偿医药费。”李先生非常懊恼。事故民警介绍,一些驾驶员喜欢边开车边系安全带,仅仅他们辖区近期就发生了两起此类事故。 小动作2:开车时捡东西忽视观察 11月上旬,王女士驾车准备去上班,当走到升州路仙鹤街路口时,因一个急刹车,原放在车前中控台上的餐巾纸盒掉落。王女士下意识低下头弯腰去捡,只听“砰”地一声,车子撞到了前面一辆正在等红灯的面包车。无独有偶。张小姐驾车由北向南从中山南路行驶至钓鱼台路口时,化妆包掉落而下,她侧过身子去捡,结果车撞到了前方一辆正在过马路的电动自行车,50多岁的车主刘先生手和脸都被擦伤。“在这两起事故中,王女士驾龄已有3年半,张小姐驾龄有5年多,都不是新手。”事故民警介绍,两人捡东西前都认为不会出问题。 小动作3:边开车边拿布擦玻璃雾气 11月18日清晨,戴女士开车送女儿去上学,当车开到长乐路路口时,前挡玻璃的雾气挡住了视线,她拿起抹布就擦玻璃,没将车停下,也没留心车前方正好有个行人,车就这么压到了路人脚。当交警赶到现场处理时,戴女士十分委屈的说,自己不是故意要边开车边擦玻璃的,主要是车前挡玻璃起雾了,什么都看不见。“你不会打开汽车空调的除雾功能吗?”听到交警这番话,戴女士一脸茫然。原来,戴女士平时很少开车,因为丈夫出差了,她才开车接送女儿上学。“不会用空调除雾的驾驶员还不少,尤其是女司机。”事故民警说。其实空调除雾办法很简单,就是先启动空调,将温度调至采暖,用热空调制造的热气来将车内雾气烘干。
公安部:除交通陋习需用法律培育文明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这一天,公安部交管局联合众多媒体发起的“我眼中的10大交通陋习”网络调查活动告一段落。随意变车道、开车打手机……人们在参与调查中也在反思:令人厌恶的交通陋习,自己是不是也有过?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居民安全和健康,曾有专家根据历史数据预测,“今后10年中道路交通伤害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将增加65%左右,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位原因”。不仅如此,道路交通事故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经济上不够宽裕的中低层劳动人口来说,一场车祸带来的经济负担甚至要超过一些慢性疾病。在广大农村地区,因为车祸致贫、返贫的案例为数不少,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扶贫、脱贫的难度。 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而言,交通陋习无疑是大敌。去年全国交通日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今年则更进一步,“摒弃交通陋习,安全文明出行”。无论是作为行人还是驾驶者,交通陋习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诸如开车接听手机、吐痰之类的陋习看似不经意且不起眼,但却很容易酿成大祸。在山西省沁源县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当地某中学的21名师生在公路上被疾驰而来的载重卡车碾轧致死,许多人血肉模糊,连尸体也无法分辨。这正是由于事故双方都存在不良习惯的前提下而造成的一场惨剧:对于师生来说,由于当地运动场所缺失,已经习惯了每天清晨到公路上跑操;对于司机而言,则由于连夜疲劳驾驶,事故发生时几近睡眠状态。 事实上,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比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安全管理水平、机动车安全性能等,但交通陋习是最为直接的也是我们最能够把握和立竿见影的原因。每个人只要从现在、从自身严格做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扭转道路交通伤害频发的严峻现实。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已经快速步入汽车时代,却缺失了汽车时代相应的法治文明。对驾驶者来说,突出表现为暴发户心态驱使下的野蛮驾驶,比如杭州富家子弟飙车事件、英菲尼迪醉驾事件;对行人而言,则是法不责众的随意侥幸心态泛滥,比如集体闯红灯过马路。这些都造成了交通陋习不是一时、个别地出现而是长期、大面积出现。 实践已经证明,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不会从天而降,尤其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交通文明氛围,光靠教育培训效果并不明显,靠运动式治理同样难以治本,必须要靠法律养成。此前,醉驾入刑后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对于驾驶行为的法律规定还有待细化,需要更加严格。不仅是酒驾、超速等明显的危险行为,在某些国家,诸如开车时不能打手机、不能抽烟,坐在后排也要系安全带,如果有孩子在车上大人要下车给孩子开车门等细节问题在法律上也都有严格规定。在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远没有这样细致,强化对驾驶行为的法律干预不可或缺。 其次,对于现实执法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与争议,相关法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比如刑法修正案(八)增加危险驾驶罪之后,由于有关醉驾的司法解释一直未出台,面对醉驾查处中普遍存在的逃避、阻碍酒精测试乃至冲卡的现象,各地执法分歧颇多。某地在查处一起酒驾时强行破窗酒精检测就引起广泛讨论,一些地方也采取过执法过程中请专业人士强制打开车锁的办法。 再次,在行人违法的问题上,普遍被认为处罚太轻,缺乏威慑力。目前对行人违法的处罚主要体现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条的规定,“……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即便这一偏轻的规定也难以落实到位。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规定,一直存在不同解读,加大了行人的侥幸心理,需要进一步明确。 大多数道路交通事故伤亡已经被证明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为此,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不断培育道路交通出行的法治氛围和法治文明,确保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严格约束,尊重生命敬畏法律,彻底铲除交通陋习的生存土壤。
雪天行车注意事项 开雾灯保障视线清晰 每年烟台都是山东降雪最多的城市之一,虽然今年自入冬以来还未上演真正的雪景,但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会迎来大雪天气。大雪会使交通受到很大影响,为了让车主朋友们在下雪天气能提前做好行车的准备,记者通过采访给各位有车一族提供一些关于雪天行车注意事项,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 开雾灯保障视线清晰 雪天开车,路面会有白色的积雪,白色的反射率很大。开出租车十几年的老司机陈先生说:“眼睛直视路面时间长了很容易晃花或者晃伤眼睛,安全起见开车时司机最好要佩戴一副驾车墨镜保护眼睛”。 同时,雪天能见度一般都较低,因此在驾车的时候应开启雾灯,保障视线的清晰。它一方面能够保障驾驶者自己的前方视线,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提醒对面车道的车,提前发现自己,避免因为刹车不及造成事故。陈先生表示,司机在雪天行车不要频繁变道,如果需要变道,一定要尽早打转向灯,不要一打灯就变更车道,不给后车反应时间。 保持车距防止追尾 在冰雪路上行驶,发生追尾事故的几率要比在干燥路面上大的多,毕竟轮胎的抓地力要小不少,所以增大行车间距就非常有必要了。 陈先生说,一般来讲,行车间距最好要比平时大出3—4倍才行,跟车太近会很难控制住刹车的距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会很容易出事故。所以也请车主朋友们切记,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雪天行车要拉开车距慢慢开。 控制车速缓慢行驶 为确保行驶安全,车速应控制在安全速度以内。陈先生说:“尽量不要在冰雪路上超车,实在要超车时,一定要选择宽敞、冰雪较少的路段。”他还表示,绝对不能强行超车,而且超过前车千万不要马上向回变线,要尽量给被超车留出安全距离。驾车过弯要特别注意避开弯道内的积雪、结冰,冰雪路无法避开时,一定要提早减挡减速、缓慢通过。车速降下来后,应采取转大弯、走缓弯的办法,不可急转方向,更不可在弯中制动或挂空挡。停车要尽量选没有冰雪的空地,拉紧手刹挂挡。 最后要说的是,需要在冰雪路面上停车时,最好选择朝阳、避风、平坦干燥处停放,不得紧靠建筑物、电线杆或其他车辆,以防侧滑时碰撞。若必须在坡道上停车,应挂挡拉紧手刹。
女性开车用车必知小贴士 安全第一 据最新消息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家的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已经超过了男性。可见,女性购车的人数增加远远超过了男性,已经成为了汽车消费的主力军。但是很多人听到女性驾驶者,通常都会露出一脸不屑,或者看到路边车辆行驶不规范,总会发出一句:肯定是女人…… 虽然也有很多女司机,驾驶技术非常丰富,十分老道,但是大部分女性驾驶者总体驾驶技术不高、对车辆维修保养基本常识全无兴趣,却也是事实。 所以,奉劝广大的车主姐妹们,在路上驾驶,不可能总是得到别人的让道或者体谅,所以要依靠自己,改变这些现状,也改变大家的偏见。 1、不穿高跟鞋 穿着高跟鞋开车隐藏的车祸是其它鞋子的好几倍,因为不管是不是紧急刹车,滑脚的机率都会比较高,也有可能扭伤自己的脚。所以建议经常穿高跟鞋的女车主,可以在车上多放一双平底鞋,下车之后再换回高跟鞋,一点也不影响你的美丽,还很安全,何乐而不为呢。 2、手套要少用 因为开车的时候,双手要握住方向盘,所以手很容易起茧。因此很多女司机都很喜欢戴手套,这样虽然可以保护双手,但是很容易影响行车的安全。一不小心,方向盘就跑偏了。尤其是紧急情况,很容易控制不住方向盘,而导致车祸发生。 3、坐姿要正确 许多女车主,身材比较娇小,因为害怕看不到前方路况,因而经常把座位移动到最前方,这样不仅会减低驾驶者应变紧急情况的速度,更可能受到安全气囊爆破造成的严重伤害。最正确的是,先将臀部坐满整张椅子,背要靠着座椅,然后再来调节位置的前后位置。 4、拒绝车上挂毛绒玩具 女车主天生对漂亮比较热衷,所以尽管在车上也喜欢挂满各种各样的小配件小玩具。尤其是前挡风玻璃,后座上方,车窗上面都挂满了毛绒玩具。但是开车的时候保持视线清晰是十分重要的,这些挂饰会影响视线,开车的风险。 会开车的女性是越来越多了,但除了上面提到的,似乎引擎盖内还是女性的禁区,能懂得进行简单车辆修理维护的女性凤毛麟角。其实,如果掌握最基本的车辆修理维护常识,不仅能为自己省下不少修车的钱,更能在意外发生时尽快撤离现场。这对女性驾驶者来说,也能避免不少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