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刹车离合器 不要一起踩 (2013-10-21)

    前天上午11时许,杭甬高速曹娥江大桥上,一辆台州牌照的POLO撞上前面一辆因施工堵车而停车的小车,造成了4车追尾。据高速交警介绍,肇事的女驾驶员只有半年驾龄,虽然开的里程不算短,但遇到紧急情况时,还是把刹车和离合器一起踩了,结果就撞上去了。 交警给她分析了事故原因,除了跟车过近,她把离合器和刹车一起踩也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因为在快速行驶中遇上特殊情况紧急制动时,如果左脚踩下了离合器,车辆将失去了发动机的牵阻作用,因惯性作用车速更快,紧急制动延时,很容易引发事故。 据了解,相当一部分驾驶员在驾校学习时,为了避免车辆熄火养成了先踩离合器再踩刹车的不良习惯。但这样一来,车子可能开得平稳些了,但是对离合器却会造成不小的伤害,如果总习惯这样开车,离合器的寿命大概只有正常情况的1/4或是1/5,必须提前更换。而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就要酿成大祸。 高速交警提醒,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双手握稳方向盘,观察前方的情况,同时右脚迅速果断地踩下制动踏板,要踏到底(很可能会一下把车子憋灭的),但是不要急于踩离合器,因为在车速尚未降到一定程度时,发动机也有一定的减速作用,另外,过早踩离合形成空档会让车处于不受控制的状态,不便于采取其他如转向等补救措施。只有等到车速降到即将拖挡时才能将离合器踏下。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别怕盲区 (2013-10-21)

    油价的上涨,似乎并没有冷却都市年轻人进驾校学车的热情。这就仿佛不断上涨的房价也难以抑制人们对在大都市拥有房产的渴望一般,虽然未必都会最终成为车主、业主,但租车开、租房住的未来和现状也值得人们去研究驾车技术和看房经验。就拿学车这件事情,坐在公交车,从窗外看到有人成为车祸的受害者,车上总能听到事后诸葛亮式的指导,略通交通规则的乘车族们俨然都变身警察叔叔――“他强行并线,刮了对方,肯定他全责啊”、“在紧急停车带上超车,刮了别人都是他的错!”……其实换位思考的话,如果车上这些事后诸葛亮们手握转向盘,面对前方望不到尽头的公交长龙,想必同样会选择强行并线和违章超车。毕竟,强行并线和违章超车而发生车祸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相反,很多驾车者正是没有遵守驾校里学的那些规则才屡屡在堵车队伍中游刃有余,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反而会屡屡被加塞者的粗暴驾驶方式惊出一身冷汗。 其实所谓冷汗,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因为惊讶于那本不该出现在后视镜里的“坏孩子”。倘使能够预料到它会出现在那里,只需要一把转向,挡住它的去路,惊出冷汗的事情就不是你该担心的了。可惜,我们都不是《MatriX》里的救世主尼欧,没法预知尚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过,对于消除盲区这个问题,从汽车诞生至今就是所有驾车者的必修课。最近上市的Camry,在1983年生产第一代时候,右前发动机舱盖上就有一个原装的后视镜,虽然后来轿车上标配这个小镜子的越来越少,但我还是认为,这只是美观向实用的屈服。目前,不少SUV或者改装车上依然会配备这个小镜子。因为,有了这个小镜子,右前轮附近的情况就尽收眼底了,再和其他车辆“贴身作战”,心里也就更有底儿了。 与右前侧这个盲区相比,驾驶者右后侧以及左后侧的盲区会给驾驶带来更多麻烦。为此,也有人会在外后视镜上安装一小块广角后视镜,但说实话,回头看一眼其实比这个镜子要靠得住――虽然驾校里也说不能回头看,但按照驾校里说的做,出了事故可还是得自己埋单啊。转头看一眼确实会使得前方成为真正的盲区,但从驾驶者的角度来说,什么时候能够回头、什么时候不能回头恐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不回头而完全依靠范围有限的后视镜,那才叫“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了。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知道一款车的盲区大概在哪里,自己驾车的时候尽可能躲着对方的盲区走、并线的时候尽可能注意一下盲区里的情况,这就能够解决问题了。但从笔者有限的几次事故经验看,真正出事儿,倒还不是因为存在盲区看不到,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看或者根本就不可能看到。比如有一次,笔者傍晚在一个尚没有开灯的立交桥下左转弯,桥柱下恰好有一位骑车者正准备穿过马路,但在笔者扫视左侧的时候,根本看不到这位“躲”在桥柱后的骑车人。此时正好是我的绿灯亮起,于是我踩下油门就打转向过弯,结果左前侧就刮了这位骑车者探入行车道的前车轮。待我回过神来踩下制动踏板,已经整个车身都转过弯了。还好,当时只是刮了自行车,倘使转弯处是位行人,后果将不堪设想。由此,我对左转弯的盲区有了不少认识――不同的车,A柱会给左前方带来不同的盲区,如果是左侧又恰好有建筑物遮挡,这个时候就更需小心缓慢通过,这种盲区不是说你看了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只能通过缓慢来给应变留出时间,否则你就只能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为下面这个判断做赌注――那个灰暗的拐角没有人! 前方和两侧的问题至少还能通过眼睛、镜子和车速来控制,倒车时候的盲区才是最令人头痛的。如果不养成倒车前下车看看的习惯,你就只能赌车后没有一个小孩在玩耍。除此之外,倒车后方是否有其他障碍物也需要经验和赌博的勇气。一些SUV、MPV( 报价; 图片)会在后风挡上方装一个镜子辅助判断,更多的中高级轿车开始装备倒车雷达。但笔者觉得,倒车影像系统应该是个更终极的解决方案。以目前液晶显示屏和摄像头的技术发展速度,不用5年,绝大多数车辆都会标配倒车影像系统了。或许到那个时候,倒车的盲区问题才会根本解决。但眼下,如果你的车辆没有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系统,我还是建议你倒车的时候降低速度,靠能用上的内外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至于新手,强烈建议你找个能协助你倒车的人在后方指挥你。 车外的盲区其实还不只这些,比如车前方、车下也都存在盲区。由于拍摄图片的需要,笔者常常需要把车开到那些通常不允许车辆通过的地方。越过路牙的时候就需要知道保险杠、车底盘与地面障碍物的距离,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在一旁观察,恐怕只能依靠降低车速来减少拖底对车辆的损害了。 其实盲区不仅存在于车外,车内也有驾驶者看不到但确实需要看的地方。比如北京的一些的士师傅就喜欢在右侧B柱内侧安装一个广角后视镜,这样看外后视镜的时候就能够顺便瞄一眼后排座椅上的乘客是不是“图谋不轨”。对于当了妈妈的驾驶者来说,出于安全的原因,应该把小朋友放在后排座椅,这样,同样的B柱内后视镜就可以用来观察后排座椅上淘气的小朋友。 说了这么多关于盲区的话题,其实私下里,笔者还是认为,注意车外盲区这个问题是相对那些守规矩的驾车者来说,那些号称精通驾驶的人向来是把注意盲区这件事情推到守规矩的驾车者那里的。在车流中左冲右突的二环十三郎们从来也没把盲区当回事儿――这让笔者想起了相对论,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物体的相对尺度会发生变化,这样来看,高速超车者反而没有危险了――可惜,这都是理论。对于二环上的“好孩子们”,不注意盲区里的十三郎们,无论你多么生气,后果都相当严重! 现在还是回到操作层面上来,对车外盲区尚心有余悸的驾车者最好还是养成随时看镜子的习惯。此前有位驾驶者撰文指出:每3秒各看一次左右后视镜。说实话,笔者没这个习惯,不并线、超车、转向的话,基本不看后视镜。但笔者确实知道有人忠实地按照这个3秒原则执行。那是一些驾驶45座以上大巴的师傅,如果你留心,你会发现他们的脑袋几乎每秒钟都在左右摇,即使不并线、超车、转向也是如此。看他们摇得时间长了,我都开始头晕。显然这些师傅并不头晕,想想也是,四、五十条人命很可能就在你是不是回头看过这么一件事情上,多摇几次也就没啥负担了。至于咱开轿车的,没事活动一下脖子想必也没坏处,你怎么知道后面上来的不是二环十三郎呢?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油门和刹车怎样不踩错 (2013-10-21)

    “刹车和油门都由右脚控制,一紧张起来很容易乱。”吴女士认为,开车上路如果真的将油门当刹车踩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为了安全,还是不开车为好。 事实上,像吴女士这样有“心理障碍”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因误将油门当刹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频频见诸报端,时时在给人们以警示。但是这样的错误到底该如何避免呢? 新手易紧张老司机易麻痹大意 对任何一位司机来说,会及时踩刹车是一项重要技能,但把油门当刹车踩往往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新手开车动作连贯性差,路上碰到情况,甚至会忘了一些基本动作,因此,临危处置不当,新手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将汽车油门错当刹车猛踩。”带过很多学员的某驾校李教练就表示,在他所带的学员中,一些女学员或者年龄比较大的学员,经常会因为紧张而发生这种情况。 而一些因误把油门当刹车踩引发的交通事故中,不少驾驶员却是老司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大多是因为司机疲劳驾驶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引起的。”交巡警李警官表示,有些老司机是“艺高人胆大”,认为自己驾车技术老练,不会出什么问题,结果这种侥幸心理就导致了交通事故。 左脚油门右脚刹车是否适合自动挡车 既然容易错将油门当刹车,那么能不能分别用左右脚来控制刹车和油门呢? 对此,李教练认为这种办法不具可行性,他说,如果是开手动挡车,开车时要么踩刹车、要么踩油门,两种动作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只用一只右脚就可控制;而左脚则不时要用来控制左边的离合器,离合器和刹车(或油门)常常是同时使用的(尤其在开动时),当然只能把左脚“分配”给离合器、右脚“分配”给刹车或油门。他进一步解释,自动挡车由于没有离合器,理论上似乎可以将刹车、油门分别用左右脚来控制,但如果形成这样不良的驾驶习惯,一旦驾驶手动挡车,驾驶者极易“精神错乱”,把油门当刹车或把刹车当油门的可能性更高。 右脚不空提前做好刹车准备 那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这样严重的错误呢?“开车时注意力要集中,要看得远些,一般要观察到150米外,看看前方车辆的动态和前边是否有路口和学校等,提前减速,尽量避免急刹车。”李教练具体讲解说,一是保持右脚不空,即只要在开车,右脚不在油门上就一定在刹车上;二是及早做刹车准备,只要没有加油、收油,就要及时把右脚放在刹车位,不要将脚搭在油门上滑行;三是注意路面情况,遇有红绿灯、行人通过人行道时要提前减速并做好刹车准备,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把油门当作刹车踩了。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穿拖鞋驾车是否违规? (2013-10-21)

    “穿拖鞋开车也是违规?我夏天的鞋还尽是拖鞋,往后这车还开不开了……”近日,朋友李女士向记着抱怨,她因为穿着拖鞋开车而被交警告诫。 夏日炎炎,为了贪图凉快,穿各式拖鞋开车的驾驶员比比皆是,尤其是女司机。开车到底能不能穿拖鞋?穿拖鞋开车的安全性如何?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李女士 穿拖鞋开车被交警警示 前几天下午,李女士带着儿子到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后,她开车在南江路口等红绿灯时,被交警拦下来。 “我觉得纳闷,没有什么违规的地方啊。交警让我出示了一下驾照和行车证后,发现没什么问题。但看到我脚上的拖鞋后说:‘不准穿拖鞋开车的,下次再看到,就开单子了。’ “交法里好像没规定不准穿拖鞋开车啊。”怀着疑虑,李女士在办公室里向同事咨询。一石激起千层浪。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拖鞋大行其道,特别是女同胞们,因此在开车族中这么一个拖鞋开车被警告的细小问题立刻引来了不少争论。 驾驶员 不以为然者不算少 有同事表示,他有一次违章调头被交警拦下来,脚上就穿着拖鞋,但交警只开了违章调头一项罚单,并没有说拖鞋问题。另一同事则说:交规里是不准穿拖鞋开车的,要被警察拦下来,是要罚钱的。他表示,他就曾因穿拖鞋开车被罚过100元。 不止朋友的同事意见不统一,记者在采访部分驾驶员时发现,也存在小心谨慎和不以为然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驾龄1年多的周小姐对记者说,她就是经常穿着拖鞋驾车上班的。周小姐说,她的鞋子要么是夹脚的凉拖鞋,要么是皮拖鞋,而且鞋底都有一定厚度,从来没发生过什么问题。同样是年青人的梁小姐也表示,穿拖鞋很凉快,样子也好看,她特别喜欢穿拖鞋开车,没觉得有什么不安全或不方便。 “穿拖鞋开车确实很不安全。”驾龄多年的陈先生说,穿拖鞋对离合器和油门的控制会有偏差,还容易打滑,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交警 虽无具体规定但安全隐患大 穿拖鞋开车究竟算不算违法?记者向市交警支队宣传科的黄警官做了咨询。他说,在没有实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之前,《交通管理条例》是明文规定不准穿拖鞋、赤足、赤膊驾驶机动车辆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没有了这条明文规定,但也指出不得妨碍安全驾驶。他向记者道出了交警为什么会告诫的缘由:一些女司机特别喜欢穿拖鞋开车。被警察发现的时候,她们还指着脚上没有后跟的鞋子辩解:“这是今年流行的新款凉鞋,不是拖鞋”。殊不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很有可能因为鞋子不跟脚延误了刹车时机造成交通事故。交警部门希望记者在此向市民提示,穿拖鞋开车非常危险,下次开车出门的时候最好换双鞋。 8月18日,在驾校工作的一位教练员表示:学开车时,“不穿拖鞋或高跟鞋是教练首先会提醒学员的内容之一”,开车绝对不能穿拖鞋,很不安全。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行车与季节有关 夏季车况与事故隐患分析 (2013-10-21)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纬度上,炎热还占据着天气的主题。盛夏季节是车辆故障的多发期,与这个季节特有的天气特征有关,所以,进入8月,我们尤其要注意车辆的使用与保养,这不仅是一种爱护车辆的表现,也是避免故障和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 夏季的特殊车况 润滑油变质 夏季持续高温的天气特征会给车辆的零部件以及添加剂带来低温状态下所不易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润滑油就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项目之一。您可能已经了解了润滑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油)在车辆中起到的作用。夏季,当温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下,润滑油的抗氧化性会减弱,这将直接导致润滑油容易变质,造成润滑效果降低。所以,炎热的夏季带来的一个特殊车况就是润滑油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到了夏天,首先要更换适用于高温天气下的润滑油,另外平常注意检查一下润滑油的油量以及色泽,可以与未使用过的润滑油比较一下,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零部件磨损 夏季车身的零部件磨损会加剧。这个特殊车况也很好理解,原理就是热胀冷缩。虽然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都会留出配合上的间隙,但长时间的高温会使部分零部件膨胀变形,加剧之间的磨损。对于经常驾车出行的朋友,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所以平常要注意做好车辆的冷却工作,注意水温表的示数,若温度较高应注意停车冷却。同时也要经常留意冷却液的储量,不足时及时添加。 发动机功率下降 在高温的天气里,空气也开始禁不住暴晒开始膨胀起来了。带给汽车的麻烦就是,空气密度减小,发动机内的充气量也就跟着降低,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受到影响。有试验证明,当外界气温从15 ℃上升到40 ℃的时候,发动机的功率也会相应地下降6%~8%。所以,在高温天气下,尤其是那些排量不大的车,时常会感到加速无力,有开空调的原因,也有充气量的原因。 夏季行车4大杀手 爆胎 很早就听说过了米其林开发的一项轮胎轮辋一体化的Tweel轮胎技术,可以将爆胎的可能性降低为零,但至今笔者还没有在任何一辆量产车上见过这种技术,而我们也就不得不继续在炎炎烈日中为汽车的足下担心。盛夏的高温提高了轮胎爆胎的机率。为了预防这种往往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 时常留意轮胎的外观是否有异常的变化。如果有气压表,可以测一测胎压是否正常。 2. 尽量平稳起步、转弯和制动。 3. 车速过快会造成轮胎温度上升,胎压增高,所以在长时间高速驾驶后应停下来令轮胎冷却,恢复到正常的温度。但切记不能用冷水降温,应让轮胎自然冷却。 4. 在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的时候,适宜放低车速通过。 自燃 汽车自燃是另一项在夏季中常被讨论的热门话题,其实从自燃的发生条件来说,天气的因素并不是自燃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往往是因为我们对车龄较高的车辆疏于保养、油路泄漏,或者是在驾驶室中放置一些易燃易爆物品所致。对于这种状况,我们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加强对5年以上车龄的车辆的日常保养。一般自燃的现象不会出现在新车当中。另外,车内应该常备灭火器,这样可预防当车内出现明火时措手不及。 制动失灵 制动失灵听起来永远都是那么可怕。虽然这种状况并不多见,但却危害甚广。在夏季,依靠液力制动的系统要注意一下制动液是否充足,因为高温的关系,各种液体都更为容易蒸发,所以在夏季应适时地缩短制动液更换的周期。另外在制动过程中,部分能量会转化成热量被制动系统吸收,长时间的制动会使制动摩擦片或制动蹄片温度过高,以至于出现制动失灵。所以需要经常或频繁制动的情况下,多使用低挡位的发动机制动功能。 驾驶员疲劳 夏季最大的事故隐患不是车辆,而是驾驶车辆的驾驶员。酷热的天气,大量的体力投入以及强烈的日光照射等原因都会使驾驶员工作条件变差。所以,夏季行车,调整好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心态是必要的。驾驶员必须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当感到疲倦时,选择阴凉处停车休息,待体力恢复后再上路,切不可为了抢时间、赶路程而不顾疲劳、勉强驾驶。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生物钟影响行车安全!哪些时段应小心避开 (2013-10-21)

    什么情况会影响行车安全呢?大部分车主可能都会说诸如“喝完酒以后”、“瞌睡犯困的时候”、“握着手机打电话的时候”等等。 其实,影响安全行车的人为因素不仅仅包括这些“常识”,人体生物钟的“三个时段”也会对安全行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些时段里驾车,往往比平时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所以要特别小心,提高注意力。 ■上午11时―――下午1时 对于上班族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很多人都忽视了对“革命本钱”的爱护。常常两顿并为一顿吃,每天只吃早、晚或午、晚两顿饭。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中午时已是饥肠辘辘,四肢疲软、反应迟钝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各位车主没有必须开车才能办的事情,最好还是不要选择驾车外出。而吃完午饭后,大多数人会有犯困的感觉,这是因为人身体内的大量血液都会作用于肠、胃等消化器官,从而减少了脑部的供血量,也会导致困倦和注意力分散。所以,无论“温饱”与否,这个时间段最好还是不要驾车外出。 ■下午5时―――晚上7时 这个时间段正好也是下班高峰期。经过一天的“连轴转”,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终于可以开始慢慢舒缓了。因此,头晕目眩、耳鸣、打哈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也趁机“跳”了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驾车者的动作,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加之这个时候光线也开始逐渐变暗,对驾驶者和行人的视线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回家心切,速度也就悄悄“爬升”上来,这些都会影响行车安全。 ■凌晨2时―――清晨5时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处于“休眠状态”,人的身体也不例外,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忙碌”了一天的视觉也开始疲惫起来。而且,这个时候公路上车流量和人流量也已经降到了最低点,“一马平川”的路况,使得驾驶员很容易超速行驶,“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早已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些都成为诱发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遭遇横穿公路者怎么办?车躲人五大要诀 (2013-10-21)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一切信息都是由驾驶员来反应和控制的。驾驶员的操作过程即是驾驶员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时间空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等,把获得的各种信息传送给大脑的中枢控制机构,在这里经过加工处理做出决断后,再将指令传达给执行机构,即驾驶员的躯体与四肢,最后协调完成一系列操作动作。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上述某个环节的失误所造成的。笔者在这里介绍行驶中的车辆如何躲避路上横穿公路者,同向、异向行人及儿童与老人的安全行车“五要诀”。 “细观察、准判断,反应千万别缓慢”。 此语系指行驶中的车辆如何躲避公路两旁的横穿公路者的行车方法。细观察,就是要驾驶员注意力集中,观察全面、细致,随时注意两侧人行道上及路口、路边行人的动向,提前做到心中有数。准判断,即大脑要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如对前面路口正横穿公路的行人速度恰如其分地做出判断,及早采取避让措施,避免因与之抢行而相撞。再如,看到前面行驶的客车停下,就应判断该客车可能有乘客上下,这时就应及时做好防范准备。反应千万别缓慢,是指当在掌握了横穿公路上的动向后,应迅速做出诸如降低车速、刹车或朝旁边转方向的准备。事实上,判断与反应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能否把握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往往是驾驶员技术与经验的综合反映。 “转弯、避让,角度适当”。 这是指防止车辆与同向行人相撞而言的。机动车与同向行人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多是由于车在转弯时转弯半径太小、驾驶员偏右驾驶,侵占了人行道,撞、刮到道中行人而诱发事故;或者是在会车、超车过程中,方向盘角度过大,致使车辆驶入右侧路边的非机动车道,直接与行人相撞。因此,车辆在转弯或超车、会车过程中打方向盘时角度应严格掌握,以防顾此失彼。 “早防对方车占道,遵‘右’驾驶勿逆行。” 这是针对行驶中的车辆如何防范与异向而行的行人相撞而言。当行驶中发现对向车辆或因超越前车或因其他原因越过道路中心线在自己车前方疾驰而来时,应及早做出相应反应,或减车速,或在道路许可的情况下向右打方向盘躲避,否则会因两车相距太近,来不及采取有效的避让措施而于慌乱中驶入左侧人行道。有些驾驶员自恃路上车辆稀少、路面宽阔而随意在路上蛇行或肆意逆向而驶,当遇有对面来车或在突发情况下躲避不及时,往往将车驶入左侧人行道与行人相撞。因此,及早防范对行占道车辆,随时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到不逆行行车,是防止自行车与异向行人相撞的较好方法。 “路上遇‘儿’、‘翁’,何‘理’也不通”。 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独自在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3倍以上;而10岁以下的儿童在无成年人陪护的情况下于路上行走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成年人高10倍还多。老年人体力日衰、行动迟缓,视力、听力日益减退,对路标指示及车辆发出的声、光信息不能及时感知;一些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或只顾自己走路,对路上车辆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自行其是;再者,许多老年人多喜着深颜色衣服,在黄昏或夜间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不易被发现。而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行走时进退多变,对事物判断与自我保护能力欠缺。当其看到车辆驶来时,会出现恐惧、惊慌反应,行动具有盲动性,令驾驶员防不胜防。当发现车前方有老人或儿童在行走时,不能以常规道理待之,应尽可能先减车速,并随时注意刹车,然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谨慎通过,这时应避免超车或其他莽撞行为,千万不要存在麻痹思想。 “病车、酒后与‘两超’,撞人、翻车祸自招”。 当车辆带病上路,或驾驶员酒后驾车,或车辆严重超载、超速,以上几种情况下,要么会因在正常采取措施时出故障而失控,要么因酒后反应迟钝、车速过高来不及采取措施,或车载量过重致刹车失灵而撞人撞车。凡此种种,导致驾驶员丧失防范能力或来不及防范。预防方法是驾驶员要养成遵章驾车的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及时检查与保养车辆,只有时刻警钟长鸣,才能做到安全行车。 车祸的发生是人、车、路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如何避免和减少这一人类灾难是我们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须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驾驶员,注意吸收并借鉴他人的行车经验与教训,苦练技术,才熟能生巧。而任何在驾技上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甚至夜郎自大者,车祸往往也最钟情于他。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想超车没那么简单(图) (2013-10-21)

      开车上路超车是常事儿,但它却是驾驶技术中比较复杂的一个难点。“超车不就是踩大油门开过去吗?”很多驾驶员对此并不是很了解,认为加速超越前车没有什么困难的。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超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甚至会直接影响到驾车的安全。  超车应减挡提速  “新手超车经常是加挡提速,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一家驾校的李师傅指出,“人们通常会这样理解,高挡位速度较快,所以在超车途中升上一挡。事实上,车辆的前进是靠引擎所发挥的扭力来实现的,高挡位扭力较小,油门反应迟滞,加速反而比较迟钝。”李师傅表示,事实上,超车应该减一挡,然后加油门全速超车,虽然此时发动机转速高了一点,噪音大了一点,可超车的距离短了,超车所需的时间短了。如果是自动挡车,此时只需将油门踩到底,变速器便会降低一挡,以提供足够的扭力减挡。  建议:作为车主应充分了解自己所驾车型的加速性能,这样在超车时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是否能够快速、安全超车。  超车瞻前更需顾后  此外,不少新手超车时只会观察前面车辆的情况,看到前车无超车的动向,就立刻变线超车,根本不顾后方车辆情况如何。“事实上,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很容易令正在超车的后车与自己发生追尾事故。”有着十几年驾车经验的宋师傅提醒说,“司机在超车时除了确认前方可以超车外,更需要确认后车有无超车行为,并提前打开转向灯,超完车并线时,还要注意驶过必要的安全距离后,再回到行车道,以防止擦刮被超的车辆。”  建议:超车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在确定前后方车辆无异常情况,鸣笛、打转向灯提醒前后方车辆自己要超车,然后再果断地全速超车。  特殊路段谨慎超车  “超车时还需要把握好超车时机,做到准确判断,尤其是在一些较窄又是双向行驶的道路上,若在超车过程中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性时,则不应超车。”对于超车的时机与路况问题,李师傅特别补充说,在起伏道路及山区道路行驶,遇有坡顶的地方,由于坡顶的阻挡,使我们看不见对面有无来车,成为视觉盲区,此时不应超车。万万不可存侥幸心理,盲目超车,极有可能与对面奔驰而来的车辆发生相撞的可能。  建议:超车时应该选择在路面平直宽阔、视线良好、左右无障碍且前方路段200米范围内没有来车的状况下进行。  超越路边车要提防  此外,“不少车主认为,在道路上行驶时遇到停在路边的车辆,根本不必在意,加速超过即可。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这种处理方式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宋师傅表示,因为路边停靠的车辆,随时有起步的可能,很多交通事故就是由此引发的。因为当超车司机临近超越时,对方正好起步并要向左驶入行车道,由于超车驾驶员思想准备不足,未先采取必要的停车或避让措施,从而使得两车发生擦刮。  建议:遇到这类车辆,应提前减速,缓慢超越,并随时准备停车。千万不能想当然地不加理会,加速超车,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考取驾照窍门--定点坡起 (2013-10-21)

    定点坡起   在北京某驾校的路考练习场,定点坡起的练习场地分大、小两个坡,一些练习车辆在此进行定点坡起项目的练习。记者看到不少学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溜车”的现象。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第一次练习的时候熄了很多次火。   学员通病:定点停车不到位、坡起过程中熄火、“溜车”。   教练纠正:定点坡起要注意两方面。第一,停车的位置要掌握好。按照规定,车辆的前保险杠距规定的停止线前后不得大于50厘米,否则考试的时候将被扣掉20分;右侧离边线不得大于30厘米,否则也要被扣掉20分。所以选好停车的时机很重要。为了防止在坡起的过程中熄火要练好油离配合,同时掌握好松手刹的时机,松了手刹后继续缓慢给油。防止“溜车”的办法就是在定点停车后一定要把手刹拉紧。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

  • 考取驾照窍门--侧方停车 (2013-10-21)

    侧方停车   在某驾校的教练场,侧方停车的练习场地上等待练习的车辆排着长长的队。有的学员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操作,最后还是会造成车辆的左方(右方)或后方出线。   学员通病:回方向的时机掌握不好。   教练纠正:侧方停车首先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停车点,为下一步倒车入库的操作做准备。接下来就是及时打方向盘,然后及时回方向。如果回方向晚了,那么就会造成右侧车身出线,如果回轮早了,会造成左侧车身出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倒车的时候,不注意判断车辆位置,容易后方车身出线。在完成整个侧方停车课目的过程中也要做到手快、眼快、车速尽量放慢。 文章来源:石家庄学车网 http://www.0311x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