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向避震机让你的2020方向更稳更安全[图] (2014-02-18)

    有着无助力方向的2020车的人可能有此体会,就是遇到过坑,过土包时车速稍快都会控不住方向,更甚时方向盘回抢转时打伤手掌,在“高速”直路行驶方向发飘。 好了,现将简单在2020的方向摆臂加上一方向避震机连接,“高速”(90/时/公里)行驶不再发飘了,过坑过土包不再抢转打手,更稳更安全。 为什么要在方向摆臂上加方向避震机,而不是在方向拉杆上加,如切车。因切车是有助力的,在拉杆上加避震机,用无助力会觉得更重手,在摆臂上加避震机力点前移,就是无助力的20车也不觉得方向重手,而是更稳。 上图仅为2020转向机构原理图 方向避震器放置,由4(方向机摆臂)作一支点(活动),另一固定点是在2的附近上方有一横梁即放水箱的下方,作固定点,而多数的减震器都是不够长度,所以此固定必须用角钢或方钢加长,焊在横梁上。                                                       

  • 如何安全涉水 汽车涉水须“三知”而行 (2014-02-18)

    如何安全涉水 汽车涉水须“三知”而行     涉水驾驶汽车与道路驾驶有很大区别。一是由于水流冲力对汽车的作用,会增加车辆的前进阻力,易发生车辆侧滑;二是轮胎与水下的路压力减小,驱动力受到限制,使行驶受阻,极易发生险情或交通事故。所以,要格外小心。   ■一知 前期准备和防护    汽车涉水行驶时,必须仔细查看水的深度、流速和水底性质,以及进、出水域的宽窄和道路情况,由此来判断是否能安全通过。    在确认自己所驾汽车的结构能够通过时,一般应选择距离最短、水位最浅、水流缓慢及水底最坚实的路段。    常见车型的最大涉水深度有以下几种:重型大货车为100至120厘米,普通大货车为45至80厘米,越野吉普车为60厘米,小客车不能超过40厘米。如果水深超过车轮或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则不宜冒险涉水。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必须涉水,司机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水措施:    (1)拆掉风扇皮带,如果是电动机式的可以拔下电机线插头,将线头挂在高处;有些车型还要关闭水箱的百叶窗。    (2)用防水布或塑料袋将分电器、高压线、点火线圈等包好,并设法将电瓶的位置升高。    (3)如果有条件的话,可找一根软管套在排气管尾部,并向上弯起高出水面,防止水灌入排气管。    (4)对油箱的加油口、机油尺孔和发动机、驱动桥上的其他通气孔都要用防水物包扎堵塞。    (5)若水位接近汽车的最大涉水深度时,应该在前保险杠上捆绑较宽的木板,然后用中速挡行驶,使汽车前方的水被木板推开,在发动机部位形成一个浅水区,以防点火系统被水浸湿而丧失功能。    (6)有可能时,尽量加大汽车的重量,以减少水对车的浮力作用和增加车轮的附着力,从而保持车辆涉水行驶的稳定性。    ■二知 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1)汽车涉水时,应保证在发动机运转正常、转向和制动机构灵敏可靠的情况下进行。应挂低速挡平稳驶入水中,避免大轰油门或猛冲,防止水花溅入发动机而熄火。    (2)行驶中要稳住油门,保持汽车有足够而稳定的动力,一气通过,尽量避免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弯,尤其是水底路为泥沙时,更要注意做到这一点。    (3)若遇水底有流沙、车轮打滑空转时,应立即停车,不可勉强进退,更不可半联动地猛踩油门踏板。应在保持发动机不熄火的情况下,组织人力或其他车辆将车推、拖出来,避免越陷越深。    (4)行进中要看远顾近,尽量注视远处的固定目标,双手握住方向盘正直前进。不能注视水流或浪花,以免晃乱视线产生错觉,使车辆偏离正常的涉水路线而发生意外。    (5)多车涉水时,绝不可同时下水,应待前车到达彼岸后,后面的车才可下水,以防前车因故障停车,迫使后车也停在水中,导致进退两难。    (6)通过漫水路面或漫水桥时,应匀速沿固定路线一气通过。若路面或桥面经洪水冲击后情况不明,应先探明是否损坏,形成塌陷、缺口或崩塌,否则极易造成翻车。    ■三知 涉水后的安全检查    (1)汽车涉水后,应选择宽阔安全的地点停车,拆除防水包扎物,查看发动机点火系统是否沾水,并用干布将其受潮的电器部件擦干净,以防发生短路或断路等故障。    (2)安装好风扇皮带,将电瓶装回原位置,拆除排气管尾部的塑料软管和其他防水物。    (3)检查各齿轮箱有无浸水,水箱散热器片之间有无漂流物堵塞,轮胎有无损坏,底盘下面有无水草缠绕等,及时将车辆清理干净。 &nb9 7 3 12 4 8 :

  • 不被警察扣分的秘诀 (2014-02-18)

      现今,全国各大城市在交通管理方面都实行了计分制,“分”与驾车人的心紧紧相系,安全行车,不被警察扣分,成了每个司机的最大心愿。其实要想不被扣分,是有“秘诀”可循的。    一、认清一个理儿这就是驾车时必须集中全部精力,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走神,更不能有侥幸心理。否则把交通规则忘到脑后,也许今天走了一次禁行线侥幸没被抓住,自以为得意,可明天再走时,可能就让警察逮着了,这一下被扣分是逃不了的啦,如果一再发生这种事情,那就离回炉重修交通法规差不多了。    二、记清一张图出车之前,要对自己所经过的地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脑子里勾勒出一张行车路线图,有了它,开起车来,心里就有了谱儿,也就少了许多违章。另外对于哪是单行线、哪是禁行线,哪禁止左(右)转弯、哪正在施工、哪是经常堵车的地方,哪个路口限时、哪段路限速,特别是不经常走的路线,更要多加几分小心。因为现在道路的建设很快,今天可以走的地方,明天也许就会因为施工被改成单行线或禁行线。若是不加小心,就会在无意识中违章,这样一来被扣分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三、检查一次车况每次出车之前要把车况进行一次检查,看起来麻烦,其实对安全非常重要。主要是检查操作系统是否灵敏,尤其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制动、转向、灯光等。除此之外,还要检查燃油、冷却液、喇叭、仪表及各种警告信号灯是否正常,即使是一些细小的毛病也不能马虎,这样就会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就减少了被扣分的“概率”。    四、休息一小时除非情况特殊,中午尽量休息一小时左右,因为连续驾车三四个小时以上,多数人会感到周身乏力,有时还会出现眼、颈、脑、肩部麻木的生理反应,如果再开下去,就会出现驾车动作迟钝,油离配合不到位等现象,很容易出现违章,所以应尽量利用中午的时间休息一下,使体力得到适当的恢复,以保证下午行车的安全。    五、算清一笔账违章除了要扣分,还与“经济”紧密相关。一次违章停车,被扣三分不说,要是车被拖走了,你还得支付数百元的拖车费,和每天数10元停车费,再加上罚款,就不是一个小数了。要是酒后驾车,那更将是损失惨重。算清了违章的“经济”账,也许开起车来就会多加几分小心与谨慎。每减少一次违章,无形中就减少了一次“经济”损失。    六、牢记一次教训俗话说“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的”,当自己偶尔一次违章被处罚后,一定要牢记这次教训,引以为戒。这样就会在以后的驾车中时刻提醒自己,这样也就大大减少违章的“概率”。如果置若罔闻,那么就会更多几次违章,警察也就会不请自到,12分也就在不经意间,一次次减少。所以还是多“警示”自己一些好,时刻牢记一次教训,就会减少多次违章。    七、少一些小动作驾车时不少司机正是因为一些小动作,而被扣分。其实小动作不“小”,它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打手机、吸烟、吃东西、闲聊、捡拾落物、摆弄饰物,每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造成一次违章,甚至导致一次事故,也多了一次被扣分的原因。

  • 学车动作要领 (2014-02-18)

    学车动作要领1、离合器的操作要领:一快、二慢、三联动起步时,踩离合器踏板时动作要利落,一脚到底,使离合器彻底分离。抬起离合器踏板时,则要遵循“一快、二慢、三联动”的操作原则。所谓“一快、二慢、三联动”就是离合器踏板抬起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一开始快抬,当感觉到离合器压盘逐渐结合至半联动后,踏板抬起的速度开始放慢,在半联动到完全结合的过程中,离合器踏板是慢慢抬起的。在离 合器踏板抬起的同时,应根据发动机动力的大小,逐渐再把油门踏板踩下去,使汽车能平稳地起步。油门的操作要平稳适当,只有在离合器完全结合时才能增大油门。 2、两快一慢一停顿 起步时的正确操作。起步时离合器踏析的操作要领是一快、二慢、三联动。即在踏板抬起开始时快抬;当离合器出现半联动时(此时发动机的声音有变化),踏板抬起的速度稍慢;由联动到完全结合的过程,将踏板慢慢抬起。在离合器踏板抬起的同时,根据发动机阻力大小逐渐踩下油门踏板,使汽车平稳起步。 3、靠右停车如何掌握好距离停车口诀准备停车开右灯,先踩脚刹降车速,慢慢靠右看右镜,掌握目标与右沿。待到低速踏离合,均匀刹车防闯动。车停定后拉手刹,空挡、关灯、放离合,脚刹最后慢慢放,预防滑动补措施。如无滑动可熄火 4、坡道起步应把握的关键点坡道起步是指汽车在一定角度的坡道上起步,它是新驾驶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据统计,由于坡道起步后溜造成的车辆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它也是新训驾驶员的难点科目。其实汽车坡道起步并不难,只要正确掌握操作要领,把握几个关键点,就可以顺利起步。 1、现象 从汽车坡道起步操作失败的现象来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起步熄火,二是起步后溜。 2、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油门跟不上;二是松手制动的时机不当;三是油门和离合器配合不好。 3、正确操作方法 (1)有手制动起步方法。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注意前方道路的各种交通情况,不得低头下看。其操作顺序是左脚踏档,左脚除徐踏下加速杆挂入低速档,右脚徐徐踏加速踏板,当反映至发动机声音有变化或车身稍有抖动时,迅速松开手制动,并再稍踏下加速踏板,慢抬离合器踏板。注意,此时不能立即放松离合器踏板,而是要先跟油门后松离合器。因为上坡时汽车阻力大,起步所需动力也要大一些。关键点是松手制动的时机。若松得过早,会使车辆后溜:若松得过迟会造成熄火。最佳时机是当离合器踏板抬至半联动位置,发动机声音有变化时,立即松开。坡道起步要领可归纳为音变车抖稍一停,紧跟油门松制动,油门大小看坡度,不溜不冲不熄火。 (2)无手制动起步方法。因无手制动或手制动有故障时,应采取无手制动起步 方法。操作程序是左脚踩下离合器踏板,右手将变速杆挂入低速档;右脚脚跟踏下制动板,左脚前掌踏在加速踏板上。起步时,右脚前掌踏下加速踏板,左脚前掌稍踏下加速踏板,左脚慢抬离合器。起步后,应完全松开离合器踏板。关键点是右脚前掌与脚跟随的配合。这种坡道起步方法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一般配情况下不提倡使用,只作为一种应急方法。 5、如何打好方向盘新手经常因为刚学不久,里程太少,找不到感觉; 视线太近; 握方向盘太重; 心理紧张、纠偏太多造成忽左忽右。 纠正的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操场方向训练和弯道行驶训练。 倒车方向要注意以下两点: 1、倒车时,方向向左打,车尾向左,方向向右打,车尾向右——方向的打法跟向前是相同的,很多人(尤其是有知识的人)总是想着跟前进的方向相反。这是不对的。 2、当车尾向一边偏时,也知道向另一边回(修)正,当发现还是向这边偏时,总以为自己回(修)错了——其实没错,只有当方向回(修)正后,继续向另一边打方向才能改变车尾的朝向,而没回正前的回方向只能使车尾偏向的幅度减小。 6、开车总是老走不直怎么办不要看方向盘,不要看车头,直看前方路上,最重要的是方向盘不要握得太紧,要把手轻轻放在上面,不要用力(只是放在上面),跑方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握方向盘太紧。如在直路上你可试试双手离把看看(注意安全),是不是方向永远不会跑。在转弯是要先带点刹车,稳着车速再打方向。打方向要跟着路打,不要乱打。打方向速度大小要跟车速成比例,车速快方向打得慢而小,车速慢方向打得稍快一点大一点。 7、如何找半联动可以将脚后跟着地,抬脚腕,找到感觉就好了 一、蝴蝶桩主要尺寸1、桩长∶为2倍车长,前轮驱动车加50厘米。2、桩宽∶大型车为车宽加70厘米,小型车为车宽加60厘米。3、路宽∶车长加1.5倍。二、蝴蝶桩操作要点(见图)从起点倒车入乙库停止,再二进二退移位到甲库停正。再前进穿过乙库到路上,倒车穿过甲库出库。三、下列情况为不合格1、不按规定路线、顺序行驶;2、碰擦桩杆;3、车身出线; 4、移库不入;5、中途停车两次;6、熄火;7、头伸出车窗。 注∶一、目前大部分轿车都是前轮驱动车,包括捷达、富康、桑塔纳等轿车。货车一般是后轮驱动车。 蝴蝶桩秘诀一、 车速要控稳:将车速控制在一个平稳、很慢的状态。(放松离合要慢、稳,忌急抬及不断压、抬)   二、 方向手法正:打方向盘的手法要正确,不然将对车的行进方向无法把握,不知方向盘要回多少,或是否已经回正。而整个穿桩过程的成功与否,全靠方向的手法及控速来支持。   三、 桩前看距离:进桩前看中桩(2号桩)为主,观察车尾与2号桩之空间距离,不能使其空间少于15CM大于40CM,最佳距离在20~30CM之间。另外入桩前最好先打方向,早打可以回打,如果迟打了就绝对没救了,还有在开始退时最好把头扭回后身看桩,但不能把头伸出车外,因为这段距离车后镜是很难找到中桩的感觉的,到车还离中桩1米到1.5米时就要看倒后镜了,这时就要看你的功夫了   四、 进桩后追中线:车尾保持空间进桩后,马上操控方向盘,使车尾靠近中线,保持空间距离,找准时机,回正方向、直倒,注意刹车时机。   五、 进桩调整方向:进桩后,车前方哪边想碰桩,就往哪边打方向盘,让车离开后,马上回正方向盘。

  • 警惕行车危险时辰 (2014-02-18)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辰的研究,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至少有3个“危险时辰”是颇值得警惕的。   午间时分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上有的长途车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有的干脆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中午时饥肠辘辘,腹中空空,手脚疲软,极易出现意外。而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中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因此会出 现短暂的困倦感和注意力分散。这段时间本是以午睡调整机体的时间,即使无暇午睡,也应坐着打个盹,千万不要急于加班开疲劳车。   黄昏时分 据不完全统计,在下午5时至7时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1/4,因此尤须小心。黄昏时分光线由阴转暗,受人眼视网膜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影响,司机容易出现视觉障碍,导致判断失误,措施不当,加上经过一天的旅途劳顿后,会现出眼干、喉燥、头晕目眩、耳鸣、出虚汗、打呵欠等一系列疲倦症状,此时如不停车休息,很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另外,行人在行走时也由于出现了视觉障碍而导致观察不清,躲让过往车辆判断不准,加之此时正值下班交通高峰期,人、车争道,回家心切,行走速度快,违规多,这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午夜时分 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使驾驶员容易产生道路“空旷”的感觉,往往认为月黑人稀正好赶路,于是便天马行空,超速驾驶。常有长途驾驶员把车撞到路边的树上、建筑物上还是浑然不觉。而且这段时间人的生理节律处于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的状态,由于极度疲劳,心脏功能不好的人还容易诱发心脏骤停、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等,这些都潜伏着交通事故的危机。

  • 汽车停放讲究多 四类停车场的停车小窍门 (2014-02-18)

     驾车外出必然要选择一个安全方便的地方停车。一般而言停车场地有四类:  第一类“非”字形停车场。此类停车位最多见。在停放的时候最好能让车头向着通道,以方便驶出车位。这是因为在倒车时很容易将一半注意力集中于车尾,如果这时方向打得太早太多,那么车的前部就很容易刮到旁边的车。正确的方法是顶着您要进的车位开,尽量使车身与车位成一条直线,然后挂倒档倒入空位。   第二类“人”字形停车场。这类车位因场地不大。如果车辆按“非”字停放将无法将车倒入。停车时还是尽量使车头向着通道。否则只能车尾向外停放,倒车过程中,则一定要注意后面是否有车驶入。   第三类“目”字形停车场。入位方法是先顺着您要进的车位走。当车头超过车位时,将方向盘向您要入车位的方向打,目的是让车尾尽量向着空位。   第四类楼群停车。应先观察地形。以不堵别车出路为首,再就是自己车不被别车堵住为宜。否则停车常会发生被刮被蹭现象。在楼群停放时,不要离阳台太近,以防祸从天降。   总而言之,停车最讲究停稳、停直、停放安全、进出自如方便。(祁少华)

  • 夏天驾驶常识 (2014-02-18)

      炎炎夏日,爱车在户外长时间暴晒之后,一打开车门,滚滚热浪迎面袭来。如何让爱车快速降温?应尽可能将车辆放置在阴凉的地方,避免车辆因直接暴晒而导致漆面老化及车内温度过高。另外,在夏天,给爱车准备一把防护伞或遮阳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遮阳板通常用锡箔制成,可折叠。其材质多具有很好的反射作用,能挡住80%的太阳强光。夏季更要有好的驾驶常识,让爱车保持性能。 夏季要经常对车辆技术状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车辆安全部位,严禁驾驶病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在夏季行车前,必须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精力充沛,严禁疲劳驾驶车辆。夏季炎热天气驾驶车辆行车中,应随时注意水温表的变化,一般不得超过95℃,尤其是车辆载重或在山区道路行车时,更要注意防止发动机过热。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选择阴凉处停车降温,可掀起发动机盖罩通风散热;待温度降低后,检查发动机冷却系是否缺水及产生高温的原因。我家的车就保护的挺好,一般再热的时候也不会超过90℃。夏季开车,一定要注意这些驾驶常识。 夏季驾驶常识非常重要,行车不宜时间过长,应每隔2个小时或行驶一段路程后,进行适当停车休息的同时检查轮胎温度;当发现轮胎因过热而气压上升时,应设法将车停到阴凉处或树荫下,让轮胎自然降温、降压,不可用放气或泼冷水方法来降低轮胎气压和温度。另外,夏季行车应尽量避免紧急制动,严禁车辆超载超限。 再有一些女同志驾车夏日里喜欢穿拖鞋,有的甚至穿着拖鞋开车。其实这是很危险的。还有不宜戴颜色太深的墨镜,不宜长时间开空调,所以建议开车人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可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夏季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认真看一下驾驶常识,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 会当爹吗儿童坐车八大注意及保护装置 (2014-02-18)

    昨日坐朋友的车,打开车门,我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朋友笑了笑说:“前天开车,我那个小子坐在副驾驶位子上,碰到我一踩急刹车,脑袋‘咣’撞在前风挡上了,头上顶了一个大包。”我说有你这样当爹的吗,开车把儿子撞成这样还笑,然后呢?朋友说:“后来他不在副驾驶座位上坐了,跑到后座去了,对他爹的开车技术不放心。”  朋友的这个“小子”吃了一个亏之后,得到了两个教训:父亲开车技术不过关??至少不知道怎么保护坐车的自己;后座比较安全。这个孩子年龄已经14岁,属于少年行列,还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而对于更小的儿童甚至婴儿来说,碰到我朋友这样的开车方式,恐怕就不是得出一个教训之后乖乖地跑到后座上去这么简单了。   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30岁至40岁左右年龄段的人属于购车的主力,而他们的孩子年龄大多处于1-14岁之间。他们知道当汽车时速达到50公里/小时紧急刹车时,母亲抱住一个体重12公斤和18公斤的儿童分别需要多大的力吗?知道安全气囊打开时充气的瞬间会给儿童头部带来多大的接触力吗?知道有安全装置保护的儿童比毫无约束的儿童受伤的几率可以减少多少吗?   调查显示,大约六成的家长不知道开车时如何保护儿童。当父亲以时速56公里/小时行驶,母亲抱着一个3岁大、体重为12公斤的孩子为例,如果父亲按照习惯紧急刹车,母亲抱住孩子需要150公斤的力,是孩子体重的12倍多,显然超出了母亲的承受范围,此时孩子势必会从母亲的怀中飞出去??年龄再大一些、体重更重一些,甚至自己单独坐在座位上的孩子呢?   这六成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冒着多大的风险坐在自己家的汽车上。   孩子乘车八大注意   一、不能抱着孩子乘车。许多家长习惯抱着儿童乘车,认为这样孩子就处在自己的保护下,其实这样做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习惯。在极端情况下,巨大的力量会让孩子脱手而出,而紧接而来家长的惯性还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挤压。   二、孩子不能坐副驾驶座位。汽车前排座椅的安全气囊会对成年人形成保护,但对孩子来说却极其危险。无论碰撞激烈还是缓和,气囊都会以大约300公里/小时的速度打开。当儿童与气囊仪表板的距离非常近的时候,气囊爆开时与儿童头部的瞬间接触力可高达几百公斤,远远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可能会造成儿童窒息甚至颈椎骨折等伤害。   三、年幼儿童不能使用成人安全带。汽车安全带是照成人身材设计的,但是在车祸时可能会勒住儿童的脖子,造成致命的伤害。一般来说,4岁以下的儿童要使用后向式安全座椅。当儿童长到超出其后向式座椅时,就要采用前向式安全座椅了。 12岁以下的儿童要使用儿童增高坐垫并系好儿童安全带。   四、要安装车窗和自动车门锁。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动,汽车在行驶中,一定要锁好后排的车门和车窗。如果好动的孩子一旦不经意间误开了车门或者把身体探出了车窗,后果将不堪设想。   五、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车内的空间是封闭的,把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很可能会因为闷热或者窒息而发生危险。   六、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儿童自己上下车很可能会被车门所夹伤;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应该得到家长的帮助。   七、车内不应放置过多的装饰品,尤其是棱角尖锐和比较坚硬的装饰品,发生事故时儿童很可能会因为撞击到它们而受到伤害。   八、不应让孩子在车里吃零食。儿童在吃零食的时候,如果碰到紧急刹车,很可能会造成窒息。   儿童保护装置搜索   增高坐垫   增高坐垫的主要作用是让孩子的座高达到成人的高度,从而能够让安全带正常发挥作用。此种配置适用于较小年龄的儿童,一般是4?12岁,超出这个年龄的儿童不再适合。   气囊锁闭装置   可关闭的安全气囊是专为可能会被普通气囊伤害的孩子所设计。配备气囊锁闭装置的车,车主可以随时锁闭某一个安全气囊,当孩子不在车上,将气囊解锁,安全气囊仍可正常使用。   可自动卷收的安全带   前排座位上装备的带机械点火卷收器的三点式燃爆式安全带可在关键时刻起重要作用。当严重的正面碰撞事故发生时,这种三点式安全带上的自动卷收装置会立即起作用,使安全带沿着与拉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收紧,从而对乘员起到牢牢约束的作用,避免乘员因激烈碰撞脱离座椅而遭到伤害。   儿童锁   为了防止儿童从后面打开车门,现在的大部分车型都在后门加装了特殊的锁止功能。该功能开启时,后排车门只能从外面打开,避免了儿童无意中打开车门而造成的危险事故。值得一提的是,当车门闭锁状态下发生碰撞,车门锁会自动解除,这样车内儿童可以及时打开车门脱离险境。

  • 小窍门解决大问题!夏日怎样预防开锅 (2014-02-18)

     夏季高温容易使一些车况不是很好的车水温急剧升高,造成“开锅”。怎样预防“开锅”呢?    第一,做好换季保养,经常检查散热系统,保持风扇、散热器等部件的灵敏。每天出车前检查一下水箱是不是缺水。如果缺水及时加满。也可以在后备厢里放一桶水,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清洗水箱的表面。灰尘等附着在水箱的表面,会严重地影响水箱的散热。    第三,长途行驶或者长时间行驶时注意水温,如果水温过高,最好停车休息。堵车时可以把空调关掉,降低水温上升的速度。    “开锅”以后也不用着急,调至外循环、热风状态,可以帮助发动机迅速降温。如果发现温度过高,给车降温必须避免犯以下的错误。    1、忌“开锅”时立即开盖加水。  散热器内水沸腾后,内部有一定的压力,此时若立即打开散热器加水口,热水会向外喷出,造成人员烫伤。    2、忌“开锅”后立即熄火。   有些司机发现“开锅”后,想到的是立即熄火。要知道:发动机之所以“开锅”是因为水套内水温度过高,也就是罐套、缸壁、气缸盖的温度过高。若此时熄火,机件都处于膨胀状态,各配合间隙很小,停机后会造成有些软金属脱落,有的甚至会造成粘缸。所以发现“开锅”后,不要立即熄火。应保持怠速运转,全部打开百叶窗。如已经熄火,应立即用摇柄摇车以防止粘缸。    3、在发动机温度过高时,忌泼冷水浇发动机。   有人发动车时忘记加冷却水,待发现温度已经过高时,于是就向发动机缸体、缸盖上浇凉水来降温。殊不知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发动机缸体由于骤冷而炸裂,酿成不可修补的后果。

  • 汽车通过隧道注意事项 (2014-02-18)

    (1)进入前要注意交通标志或交通信息板,特别是限速标志。汽车从洞外路段驶入时,人眼对黑暗适应时间大约需要七八秒,此时驾驶员的视力下降,因而必须减速。有些长隧道,前半部分路段为上坡,后半部分为下坡,由于这种纵坡结构,汽车驶出隧道的平均速度比驶入平均速度约高每小时五至十公里。此外,夜间隧道行车,由于隧道内有照明灯,隧道内比外部明亮,驾驶员也不要提高行驶速度。在隧道内行车不能凭直觉判断车速,一定要通过车速表确认行驶速度,同时还应注意保持相应的车距。 ??(2)通过一般道路的单车道隧道时,应随时观察对方有无来车,开启前后车灯,一般不宜鸣号。通过高速公路上的隧道,也应开灯行驶,目的是标明车辆的位置,确定车距,防止追尾事故。 ??(3)一般道路的双车道隧道,应靠道路右侧以正常速度行驶,不得在洞内变换车道,更不准随意超车。 ??(4)由于各级公路的隧道都比洞外路面窄,特别是路肩的宽度是以最小基本宽度为设计基准的。所以,隧道内严禁随意停车,以免交通阻塞。若汽车抛锚于隧道内,应立即通知道口,设法将车辆拖出隧道,不得在洞内检修。 ??(5)控制好汽车方向,严加注意隧道内的交通状况。驾驶员在进入前要尽量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隧道内的交通状况,以确保行车安全。另外,隧道的出入口外是气流变化较大的地方,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受侧向气流的影响,常常产生较大的侧向力,使汽车突然改变行驶方向。 ??驾驶员必须注意这一点的影响,在降低车速的同时,应握紧方向盘,保持好行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