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安全行车六种必备武器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冰雪天气行车,好车也会偶尔闹“脾气”。如果车主没有足够的装备很难会让爱车消气。因此,记者特意整理一套冬季汽车必带装备:防滑链、汽油防冻液、备胎、三角木、冰雪铲、轻型铲子、拖链或绳子、螺丝刀、轮胎千斤顶、手电筒或应急灯、灭火器等。有了这些装备,车主在冬季遇到问题就不用着急了。 一、防滑链 1.最好在出行之前安好防滑链,而不要在遇到冰雪路面之后再安装,因为临时停车安装防滑链比提前安装麻烦,也不利于安全。安装、拆卸前要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带。如在繁忙的路上,需要设置必要的交通警示标志。2.不要在瘪胎情况下安装防滑链。3.防滑链也有尺寸限制,分别适合不同的轮毂尺寸和胎宽,注意选择与车轮尺寸相配的防滑链。4.防滑链的松紧要一致,且左右对称。如果是货车,货物装载要均匀,且两侧车胎载荷相等。5.安装防滑链后,行驶速度一般不要超过50km/小时,并注意尽可能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6.当车辆驶入无需使用防滑链的路面时请及时卸去防滑链。7.防滑链不是为拖车、牵引车设计的。8.在寒冷地区,有些车主自制防滑链,这样虽然可以临时解决问题,但不值得推广。 二、防冻液 车主应根据当地的气温情况加入不同配比量的防冻液以降低冷却系统冷却液的冻结点,防止结冰膨胀而破坏冷却箱、水套、缸体等。正确使用防冻液,应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冷却系统不得有渗漏现象,然后再注入防冻液;2.完全排尽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水,避免残留水稀释配制好的冷却液,使冰点发生变化;3.防冻液沸点高、热容量大、蒸发损失小、冷却效率高,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防冻液时发动机冷却温度要比使用软化水冷却时高出10摄氏度左右,此时,不能错误地认为是发动机故障,切不可打开水箱盖,以免热气冲出导致烫伤;4.因防冻液具有毒性,使用中应注意避免与人体接触,尤其不得弄入眼内;5.更换防冻液必须在冷车时进行,并彻底放尽冷却系统中所有的防冻液残余,并用清洁软水清洁后加注至规定的液面。 三、备胎 一般情况胎入冬应能保持足够的气压,但仍应经常敲敲,检查一下气压是否正常,特别是对修补过的备胎更要注意,过低的气温会使一些质量差的补胎胶失效。 四、冰雪铲、轻型铲子 冬季,由于雪、霜等原因,汽车风挡玻璃会结冰以致影响视线,清除起来比较麻烦。一般的办法是:开热风,缺点是太耗时间;浇水或使用玻璃水,缺点是麻烦,并容易损伤雨刷器的橡胶刮片;代用品(如磁带盒等),缺点是效果不佳,并容易冻僵手。汽车风挡玻璃专用冰雪铲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轮胎被冰雪覆盖后,轻型铲子可以挖开冰雪和泥土。 五、三角木、绳子 冬季驾车难免遇到冰雪和路面极滑的时候,不得已在冰雪路面的坡道中停车、起步,三角木和绳子就会派上用场。 六、灭火器 冬季风大气候干燥,一些素质低的吸烟者随手遗弃星火未灭的烟头,加上干枝枯叶易于进入发动机舱,所以灭火器是必备用品,但一定要看一下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
关于定速巡航功能是否能省油,我的见解是:定速巡航功能不可能比人驾驶更省油,只有可能多耗油。 原因很简单,所有“定速巡航”功能采用的驾驶技巧,人都会采用;而人会使用的驾驶技巧,“定速巡航”自己却不会采用。 一般采用的省油的驾驶技巧有: (1) 尽量减少踩刹车; (2) 缓加速,避免急加速; (3) 保持发动机工作在较低转速(包括提前换挡等); (4) 利用地形,提前加速冲坡(保持上坡过程中发动机较低转速); (5) 利用地形,延长下坡滑行距离。 上述驾驶中,“定速巡航”学会了使用第(1)~(3)项,但使用的并不很好,有时让乘车人感到不舒服。尤其其中第(2)条“避免急加速”技巧,“定速巡航”功能有时做起来满不是那么回事。例如,在某种原因刹车减速后,按下“恢复RESET”键,发动机可能突然提高转速,急加速,想把车子的速度迅速“恢复”到原设定的时速。还有,在路上有上坡时(如立交桥上桥侧),“定速巡航”发现车速下降后会急加速把车速提上去,这时我们看到发动机的转速可以高达3000~4000。 上述这种“急加速”现象是“定速巡航”的正常功能,但3000~4000转速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以致于有的TX把这种现象当作“故障”在论坛上讨论。 上面提到的第4~5项节油驾驶技巧是我们人来驾驶车辆时经常采用的,而“定速巡航”却不会采用。 当我们看到前方有上坡路时,比如立交桥的上坡侧,我们驾驶者会提前轻踩油门、提前加速,把速度“悠”上去,等到了坡脚开始上坡的时候,我们并不狠踩油门(有时可能还会收油),而是靠着车速把车“悠”到坡顶,发动机一直保持相对较低的转速。 等过了坡顶开始下坡时,如果我们人来驾驶的时候,一般都是让车在允许的速度下尽量多滑行、快滑行,根据地形,有可能轻加速(提前冲向下一个上坡),也有可能限速(用发动机)或减速(轻刹车)。而这些节油技巧是“定速巡航”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说,“定速巡航”功能不可能比人来驾驶时更能节省燃油。 当然,在平坦的路面上,能保持恒定速度可能比其它方式来得省油。但,“保持恒定速度”这是任何一名司机都能做到的基本技能,只要他想做到。 尽管定速巡航功能不会更省油,但该功能还是给驾驶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在连续跑几百公里长途的时候。路面开阔,坡度起伏不大,这时设上“定速巡航”,可以把脚丫从油门控制的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把脑袋从“超速罚单”的思想负担中解脱出来,一路轻松,即使少了一点驾驶乐趣,即使多了一丁点油耗,有什么不可以?何乐而不为?
原则一:正确使用安全带 如果乘车儿童能够占满一个座位,就可以使用安全带,但安全带不能太靠近下巴。需要注意的是,过于幼小的儿童不能使用安全带,因为安全带在事故中对幼童腹部的伤害并不亚于撞车对儿童的伤害。 原则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通常情况下,儿童安全座椅适用于0至6岁半左右的儿童,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可使儿童的乘车安全提高7倍。儿童安全座椅首先要用安全带固定,最好汽车本身也能够固定儿童安全座椅。 原则三:儿童乘车时一定要坐后排,不要坐副驾驶,因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汽车在紧急制动或发生意外碰撞的时候,,就会把孩子挤到仪表盘上,或者挡风玻璃上,就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油门当刹车”,导致其他交通参与者无辜伤亡。近年来究竟“谋杀”了多少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记者在google搜索与此相关的交通事故,竟出现了近20万条记录。油门当刹车踩往往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这个错误到底如何避免? 当了7年驾培教练的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驾校徐师傅带过的徒弟不下千名,说起把油门当刹车踩,“虽然开始学的时候就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但每一期都会有学员犯这样的错误。”年长学员尤其是上了45岁的那些学员,动作连贯性差,路上碰到情况,甚至忘了一些基本动作。另外,同样的教法,女徒弟的学艺比男徒弟也要差一些,把油门当刹车踩的错误通常犯得更多。 王小姐拿到驾照一年多了,至今不敢开车上路,原因在于她在学车时,有过误将油门当刹车的经历。尽管后来顺利通过了考试,但现在还是心有余悸。“刹车和油门都由右脚控制,一紧张起来很容易乱。”王小姐说。 就跟飞行员反应速度一定要比常人快一样,会及时踩刹车也是司机的一项重要技能。 “刹车和油门都由右脚控制,一紧张起来很容易弄乱。”这是很多新手的困惑。有人为解决这一问题,自作聪明竟想出分别用左右脚来踩刹车、踩油门的办法。 对此,某的李教练认为千万使不得,他分析,如果是开手动挡车,开车时要么刹车、要么油门,两种动作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只用右脚就可控制;而左脚则需不时控制左边的离合器。 自动挡车由于没有离合器,理论上似乎可以将刹车、油门分别用左右脚来控制,但如果形成这样不良的驾驶习惯,一旦驾驶手动挡车时,驾驶者极易“精神错乱”,把油门当刹车或刹车当油门的可能性反而倍增。 交警小董当了多年事故民警,针对事故中频频出现“误将油门当刹车”的问题,他最想说的是,新的驾驶员应养成只要抬起油门就将右脚移到刹车踏板上的习惯,不能放松直接放在驾驶室地板上,这样可以避免处理紧急情况时找不到刹车,而误把油门当刹车的情况。 对于老驾驶员,小董提出了更高要求:开车时注意力要集中,视线要看得远些,一般要观察到150米外,前方车辆的动态和前边是否有路口和学校等,提前减速,尽量避免急刹车,如果后边有车,提前踩一脚刹车,可以提醒后边车辆,以防被后车追尾。
看到本版4月22日《安全气囊怎么成了一颗"雷"》的对话后,杭州读者杨占白给本报寄来了浙江《都市日报》一篇报道的复印件。报道中说,3月24日,一辆宝马520iA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上因车速过快及遇到路面积水,失控碰向护栏。紧急制动后,汽车转了四五个圈,又滑行了近200米才停了下来。经勘察,该车碰撞后,大梁弯曲,保险杠、水箱、空调机等报废,高速公路护栏也被撞弯,所幸的是,除副座上的乘员脸部被碰出乌青外,司机和后座乘员都安然无恙。但让车主不理解的是,车上的6个安全气囊在碰撞中无一打开。目前,浙江省消协已受理了车主的投诉。 杨占白读者在信中问:"安全气囊造价近万元,作用却如此小,开启的条件还这么苛刻,家用车有必要安装吗?" 听记者介绍了事故情况后,朱西产首先表示,人员没有受到大的伤害说明碰撞时的加速度并不大,气囊一般是不会打开的。如果加速度足够大,人员肯定要受伤。 对于车子碰撞后的"惨状",朱西产认为,车况很惨可能是被护栏刮的。按照澳大利亚等国的要求,高速公路护栏要能变形、起到吸能和导向作用,使汽车撞到护栏后能顺着护栏走,慢慢减速。而目前,国内还没有道路护栏的设计规范,护栏一般没有吸能的作用。 朱西产介绍说,在目前的气囊纠纷中,最常见的有两类情况:一是轿车与后下部没有护栏的货车相撞;一是与道路两边的护栏相撞。这两种情况在国外是很少见到的。 为什么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气囊不会打开呢?朱西产解释说,要气囊打开,汽车的减硬度至少要达到8-9G,造成人员严重伤害的减速度要达到80-100G,而我们常见的急刹车的减速度一般只有0.6-0.7G。另外,由于这种强烈的碰撞一般发生在100毫秒的时间内,人眨一次眼就可以发生两次,因此在两车相撞的案件中,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证言一般不能作为法庭证据,因为感觉往往是错误的。要知道车辆的气囊是否能正常工作,可以请厂家检测一下。但厂家尤其是国外厂家一般不愿意当着消费者的面提取数据。 对"是否有必要安装气囊"的问题,朱西产说,如果没有气囊,在两车相对速度为50-60公里的碰撞中,乘员的面部肯定会受伤。说气囊贵,也要分是哪种气囊。已经大量装车的正面气囊的价格大约是两三千元,侧气囊就要贵一些,装车率很低的充气幕帘就更贵了。 朱西产告诉记者,大量试验表明,在碰撞中,方向盘对人的伤害最大,而且这种伤害是头、胸部的伤害,严重受伤的机率很高。因此在国外,方向盘气囊的装车比例最高,其次是前排乘员正面气囊。 他最后总结到,从救命的角度讲,安全气囊的作用肯定不如安全带,形象地说就是,二三百元的安全带是最主要的,二三千元的气囊起补充作用,几千元的气囊产品的作用更小。他说,国内至今还没有见到一例轿车与轿车相撞而气囊未打开的事件。
“五一”长假来临了,又到了一个汽车销售的旺季。一些心急的车主纷纷在节前提了新车,准备利用假期,好好享受一下有车生活。过了节,开上新车,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可是如果您的爱车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就有些美中不足了。先看看下面的两个小故事吧。 一日,一位大款兴致勃勃到亚运村车市上买了辆大奔,开走没多久就心急火燎地给市场领导打电话,说要投诉卖大奔的经销商。原因是他开走新车办完事后,想倒车时,大奔却怎么也不听使唤了。要说还没上牌的大奔,才半个多小时就歇菜了,能不让人搓火吗?等经销商赶到“事故现场”,仔细检查才明白,敢情这位大款还当开“老三样”时那样可劲儿掰手排挡,却忘了高档自排挡车上的驻车按钮! 无独有偶,前一阵儿,一位女士将自己停在亮马河边的车驶走。挂倒挡时,不曾想却鬼使神差地挂上了前进挡,一给油,车子冲下了河堤,“咕咚”一声扎进了亮马河。后面更令人叫绝的情节相信许多关心汽车信息的读者都不会陌生:这位女士从容不迫地收拾好皮包,打开车门沉着地游到了岸边。更令人想不到的还在后头??等救援公司闻讯赶来捞车,工作人员一看,乐了,原来这位女士已经不是第一次挂错倒挡掉进河里了。据救援俱乐部会员讲,这回跟上回几乎如出一辙! 虽然,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可现实生活就是这么爱开玩笑,无论是作为京城173万辆汽车的车主,还是270万揣着的司机,挂倒挡可是学车初始阶段要学的基本功,为什么还会发生不少这样的笑话呢? 这就要说到实际问题上来了。作为新车主,从汽车市场将爱车开走的急切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可如果不对车况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和熟悉,不和爱车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就仓促上路,是很容易发生上面的两种情况,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现在,国内汽车经销商多如牛毛,可真正能够让车主在熟悉车的基本性能和操控技能的前提下上路却少之又少。在德国大众汽车城,笔者看到每一位购车者不但会得到现场讲解,而且销售人员还会陪车主开车出去“逛”一圈,让车在动态驾驶中尽快掌握车的整体情况。在国内,一汽的红旗车在售中服务中有明确的规定:让经销商给新车客户讲解20分钟如何操控,如果红旗再将静态讲解与动态试驾结合起来,其轿车的售中服务规范就真与国外售中服务接轨了。 “五一”期间,不少人加入了新车主的行列。路上的新车多了,新手也多了,作为新车主的您,如果在上路之前先熟悉一下爱车的性能,在驾驶过程中,给它更多的关爱与体贴,才能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您的爱车也才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快乐与惊喜。
开了几年车,驾驶技术是越来越熟练,也逐渐找到所谓的“人车合一”的感觉了。在车流中自由穿梭,惬意的感觉和刚拿到驾照时的生涩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不过驾驶技术是熟练了,一些原本在驾校学到的标准知识却在逐步走样,心里大概还觉得驾校教练的一些动作既繁琐吃力,动作也不“潇洒”,你看我现在开得多好!殊不知,往往就出于这样的疏忽和自大,可能就会为车辆故障埋下祸根,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半联动控制车速毁坏离合器 在,教练会要求换完挡之后左脚要立刻从离合器踏板上挪开,虽然对新手来说这很困难,但是有其用意的。一些“半桶水”驾驶员在开车时习惯将左脚一直踩在离合踏板上,以为这样可以更好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其实若使得离合器处于半结合状态,不但影响车辆行驶,而且对离合器片损害非常大。尤其是当车辆跑高速时,长时间的半离合状态会让离合器片迅速磨损。 很多新司机习惯使用半联动来控制车速,甚至有人升挡后发现车速过快,下意识就采用半联动来控制车速。其实这是错误的,驾驶时应该明白挡位和车速的对应关系,不要开始一味地加挡,然后采用半联动来降低车速。 此外,二挡起步的做法也同样会导致离合器过早损坏。一挡起步对任何车型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斜坡停车不挂挡 手刹也有叫驻车制动器或者停车制动器,大家都知道就是停车以后防止车子自行溜动的设备,新手们通常都是起步忘记放手刹,而停车却忘记拉手刹。对于有一定驾驶经验的人来说,停车忘拉手刹自然是不可能了,但却可能忘记另一样重要的东西:按驾校教练的传授,在有坡度的地方停车应该在拉手刹车的同时挂挡停车。挂挡是利用发动机的阻力帮助手刹车更好地发挥停车制动的作用,最好上坡停车挂一挡,下坡停车挂倒挡。尽管车辆的手刹车通常情况下都有效,但在一些大坡度的停车位,手刹却未必靠得住,机械疲劳甚至可能导致手刹失灵,后果会很严重。因此挂挡停车还是最稳妥有效的驻车方式。其实只要你挂上挡,齿轮已完全咬住,车是很难移动的,加上手刹制动,可谓万无一失。当然,如果在一些极陡峭的斜坡上停车,最好还能在车轮下垫块砖头或木块,那就更加安全了。 不愿打灯导致事故 在驾校学车时,如果起步或停车时没有打转向灯一定会被教练责备,但自己开车没多久,这些小细节就全忘记了:起步时瞅着没车就打轮上路了,停车也是想停就停,毫无征兆,经常弄得后面的跟车需要紧急刹车。至于会车的时候要用近光之类的驾校教导,更是抛到了九霄云外。 其实,灯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能起到重要的沟通作用。如果不使用它,别的车辆将很难明白你的意图,很容易在起步上路或半途停车时发生事故。除此之外,灯光的使用也能体现一个驾驶者的道德素质,滥用远光灯等不礼貌的做法很容易导致他人的反感。 握方向盘无精打采 刚开始驾驶时,相信大家都是把双手必恭必敬地放在方向盘上。但开得时间久了,却成了这个样子:左手懒洋洋的扶着方向盘下端甚至是靠在方向盘的横幅上,右手也无精打采地搁在变速杆上。为了转大弯方便,“半桶水”司机还养成了从方向盘的内沿往外反抓方向盘的坏习惯,自认为省力又方便。这些驾驶习惯日常驾驶也许没有多大的麻烦,但一旦遇上突发状况,一只手根本难以应付紧急转向的动作,而单手转向的精确度也非常差。至于右手放在变速杆上的习惯,则很容易造成换挡机构的提前磨损。而从方向盘的内沿往外反抓方向盘的坏习惯,如果碰上颠簸路面,转向轮将路面颠簸突然地回馈到方向盘上时,极容易形成驾驶者腕部受伤。 另外,对于突然的转向,这种内掏方向盘式的驾驶习惯很难及时应付,并且相对于标准的九点、三点式的方向盘握姿,内掏方向盘的转向角度也很难做到精确。 停车虽熟但无素质 停车是每个驾驶者天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刚刚经历了驾校严格入库训练的新手们,虽然动作不娴熟,但在停车时还是会一丝不苟地将车倒进车位;如果停得不正,也愿意多花点时间挪上几把,非要把车停正了才会满意离开。 “半桶水”司机可不这样了,在靠路边停车的车位,有些车主懒得把挡位推入倒挡,一看车位前后距离足够,便右打方向盘切进线内,忽略了车体宽度的错误判断,会因车头右前轮即将触及路沿而不得不向左修正。如此一来,车尾就留在车位之外了。有时候,停车位虽然画了线,但很多能停两辆车的地方却被一辆车占据着,这多半是态度马虎“半桶水”司机的“杰作”。还是将驾校的停车技巧重新回个炉吧。 停车位所画格子的长度有可能不一样,但不管怎样变,一定要让车尾先入位才能顺利到位。因此,应先驶过停车位与前方车位内的车辆平行,然后根据车位大小,决定与前格车辆之间的并行距离。目测估算完成后,一律先向右旋转方向盘一圈半以上,然后再开始倒车。等车右前灯接近前方车左尾灯时,便开始回正并向左旋转方向盘。当车体头尾完整停进前后位车辆间时,注意是否过度凸出,须反复修正。如果车位面积刚够容纳车子,那么倒车切入的角度必须较大一些。 当然,为了防止前车左后保险杠尾端顶到自己车的右侧门,并排时的间隙应多预留些距离。在倒车过程中,如果车头有可能会碰到障碍物,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看看车前,以免车头碰到障碍物。特别是在方向盘转动的幅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汽车在转向过程中,转向轮的转弯半径要大于后轮的转弯半径,在倒车时车头部向外甩的幅度也大,所以一定要注意车头避免碰擦。(朱钦)
城市中驾车,红绿灯下的起步停车成了驾驶的主要内容,频繁的停停走走,是否有相对省油的方法?面对车友的不断询问,开“千里马”的赵先生给车友支了几招。 起步不要急加速起步时尽量不要急加速,不要与别的车暗中较劲比谁起步快。有的车起步时脚下稍一给油发动机的转速就急速升高,以千里马为例,当起步时将转速控制在1500转以内较为省 油。 行车加速要匀和特别是在超车时容易将油门踩大,这时最为费油。超车时应将所要超车的差距拉开一点,留出爱车预提速的空间,让爱车尽量柔和均匀加速,这样不仅对新车的磨合非常好同时绝对省油。 掌握好最佳时速拿千里马来说,其经济时速为60公里/小时,手动油耗厂家参数为4.8升AT5.8升,当90公里/小时,手动油耗厂家参数为5.7升AT6.1升,120公里/小时,手动油耗厂家参数为7.5升AT8.2升。从上面参数可见,60至80公里/小时的速度是磨合与节油的最佳选择。 刹车尽量靠滑行过路口时提前观察红绿灯的情况,若前方绿灯已过不去或已是红灯,则尽量提前停止加油,靠滑行方式前进等待红灯变绿,这样极为省油。在靠滑行方式前进等待红灯变绿时,若明知红灯马上就要变绿灯情况下,用刹车控制滑行的速度,尽量使车在还没有完全停下时就能够连接上起步,这样可以避免静止状态下的起步,从而又能够为你节省不少的油料。(小萱) 来源:[车友报]
成功驾车的秘诀有以下三条: 1、车辆机械操纵的熟练 2、对交通法规的正确理解与执行 3、怎样看 在这里我们重点谈谈“看”。在一辆移动的车中,我们没有时间去注意路面上所有的细节。我们应该养成一种选择性的观察习惯,即重视那些重要的细节。有了这样的观察习惯,我们就可以在快速的车流中,在有限的距离内作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开车是自始至终都要看,但这种看不仅是指睁开眼睛时所看到的目前发生的事,即不应只是浮光掠影,像电影胶片一样摄录偶然的东西,而应有一定的技术,过滤出杂乱无章的信息,抓住关键有用的信息。 首先先明白一个事实,我们的眼睛只是看的过程中的使用工具,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它们选取景物,通过中枢神经传到大脑,我们才能“看见”。你的眼睛看到了,并不代表你的大脑也一定看到了,你的思维只反映一些你集中注意力去观察的东西。这样眼睛和思维的协作工作称为视觉理解力或选择性观察。如果能养成一种好的观察习惯,那么成为一名成功的驾车者是轻而易举的。 观察具有不可思议的速度:1/150秒可以摄取一幅画面,每秒能有30-40幅完整的图片可以通过眼睛达到大脑,每幅图片都能在大脑中暂存一段时间,再被新图片冲去,象电视图像,观察具有连续性。我们的眼睛具有两种不同的观察能力。一种是由狭窄的中心视野(3º)来完成,另一种是由边缘视野来完成(见下图)。用边缘视野看不会很清楚,但对光线、运动和任何区别于背景的过亮或过暗的东西反应迅速。每个你驾车时看到的东西首先都是由边缘视野发现,再由中心视野对准时才反应。 当你加快速度开车时,特别是在你专注于一个物体时,边缘视野变得更狭窄。边缘视野在行车时还有很多作用,中心视野常称为“辨认视野”,边缘视野也叫做“生存视野”。一般的交通事故原因是很多驾车者只使用中心视野,对于出现在边缘视野的预兆不去关心。 除非一件事强烈地占用了你的注意力,否则你的眼睛在开车时应每2秒眨动一下来刷新你的记忆,提供你对路况的注意。人的眼睛如果凝视一个物体多于1.7秒,就不能保持足够的专注,变成空虚的凝视。所以你需要不断地眨眼睛,以保证能持续看到物体。通过有意识的锻炼,来迫使你的眼睛看一个物体只有2秒。养成习惯后,当你的思想不在驾车时,你仍可以避免由于空虚的凝视而造成严重问题。 为了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察习惯,你应该了解一下交通事故的本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报告统计,城市多于一半的致命车祸发生时车速低于50km/h(城市车祸的主要原因是不谦让路权)。大多数车祸发生时是在很“安全”的状况下:晴朗、干燥的天气,直行车道上,车流量很少。大多数驾车者都想试图避免车祸,但为什么仍有那么多避免不了?主要原因是一般的驾车者完全意识不到危险的存在。观察不到早已存在的危险的预兆,再加上普通的精神涣散(匆忙、担心、白日做梦、不耐烦、注意力集中到路线上),得到的只会是一个答案------车祸。 在白天,大多数交通事故是由于下面三种情况: 1、突然减慢速度,被后方车碰撞 2、突然加速,被侧面车碰撞 3、在变线时挤迫其它车辆 在夜晚大多数事故起因于下面两种情况: 1、自己车道前方车灯范围以外的物体 2、由于错误控制方向盘车辆超出了正确车道 想要增加驾车经验,你应该掌握以下五点观察方法,此方法也叫Smith System. 第一点:看高, 看远 因为一个驾车者所坐的位置是在车的中心偏左,常常出现的错误是只注视车道的左边沿或右边沿,或车头前方向路面。正确的控制方向盘方式很简单,忽略自己所坐的左侧位置,让你的边缘视野不时扫视你车道的远方的正中。你的车自然就会开在车道中间,你的中心视野可以灵活地观察前方及侧面的交通冲突。 在转弯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观察你要转去的车道的中央,你的弯就会转得即流畅又安全。 在夜晚时,观察你车头灯能够达到的地方,注意路上的黑暗物体,如果视线很差,你看高看远的习惯自然会使你的速度降低,以适应眼睛的近距离观察。 第二:扩大视野 保持你的中心视野能扫视到广阔的路面状况??前、后、左、右、上、下。(在城市开车,前方要观察到一到两个街口;后方观察靠中、左、右三个后视镜,看到后方所有车道上跟车的距离和速度;左右观察从路的最左到最右,包括对面来车,左右路边的停车、行人、路口里欲转出的车辆;往上看要看到路牌和信号灯;往下看要看到路面标志线和路面障碍。) 那么怎样才可以在行车中作一个快速判断,其过程有下面三条: 1.边缘视野发现物体。 2.中心视野移过去辨认物体。 3.中心视野的移动去抓住一些参考点??通常是物体周围的路面,这种判断常取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角度。 这样的一个判断过程不足一秒钟,但涵盖了全部上面三步骤,一旦通过物体,路面及运动趋势来作的判断形成后,你的中心视野就可以移到其它的路面情况上。如果长时间保持中心视野在一个物体上很危险,一定要保持中心视野的移动,在跟随车距足够大时,你就能用边缘视野去发现物体,这能让你能及时知道什么时候去改变方向、调整速度、减速停车或转弯。 第三:保持视野移动 长时间凝视一个物体很危险。一般来说,开车时长时间凝视可能出现在下面几种情况下。某种物体一下抓住你的注意力,那么目前的任务就是解决眼睛看到的情况,或调整速度,或换线,或按响喇叭,或以上三种调整全部需要,然后你就可以移开视线了。另一种情况是当你持续观察一个物体时间长于2 秒钟时,思维就会出现空白,这会在紧急情况下影响你的处理能力。视线的经常移动习惯会让你的思维始终处于集中状态,能让你在行车中尽快根据交通情况,天气,路面,视野情况去作调整。长时间开车时,总是保持视线移动很难做到,调整方法比如可以嚼口香糖,调整一下坐姿,变化开车的速度,交谈或唱歌。 第四:总是置身于事故之外
● 良好习惯确保行车安全现时乘出租车,刚坐进车内,的士司机就好心地提醒:“先生,请系上安全带。”据悉,自从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驾车者对于安全带的认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交通部门统计,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 不能完全依赖安全带 系好安全带是行车安全的第一保证,但并不是说,系好安全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据资料显示,许多意外是由于驾驶者人为的失误造成的,再先进的安全设施也无法有效地防止人为的错误,特别是在一些紧急情况下,驾驶员的瞬间反应决定了车祸的发生。 正确的驾驶姿势 很多驾驶者在开车之前,经常会忽略调整驾驶者座椅的位置。其实,正确的驾驶姿势可以有效保护驾驶者的安全。若是座椅位置不合适,就会影响驾驶员视线和操控的灵敏度,甚至导致交通事故,伤害到自己和他人。正确的座椅高度应调整到驾驶者的视线不会被转向盘挡住,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所有的重要仪表及街道标志。 转向不足 在车辆转弯时,经常会碰到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的情况。所谓转向不足,就是当车辆转弯时,并没有转够转向盘所转的角度,也就是说,假如转向盘所转的角度预计可使车辆转向90°就侧滑出去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车速过快、路面湿滑或不平以及前轮破裂等。 前轮驱动的车辆更容易因用力踩油门而导致转向不足,这是因为猛踩油门时,车辆的重心就会往后移,而导致车辆前方部位向上微仰,前轮附着力减弱,造成转向不足。 转向过度 所谓转向过度现象,其实与转向不足类似,只是反过来而已。导致转向过度的原因很多,如速度过快,或是转向盘操作失误等。 如果发生在后轮驱动的车辆上,通常是因为转弯时油门踩得太大或突然松开油门导致的。一旦油门踩下,后轮的侧向力会突然降低,使车辆前方侧向力增大,而导致转向过度。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慢慢松开油门或微踩制动,以降低车速,并尽快修正转向盘,向反方向扭转。在进行转向盘修正时,不要一次修正得太多,可分为几次修正,当车子开始朝原先行驶方式移动时,立即回轮,但也不要回得过猛,以免车辆摆动过大。 闪避障碍物 当车辆在行驶时,忽然遇到危险却来不及制动,或无法刹住车子时,惟一的办法只有闪避了,可是,闪避也是有的。具体的方法就是当发现情况时,转动方向盘要由慢到快,逐步进行。路面越滑,就越要平稳地转动转向盘,且转向盘转动幅度不应大于半圈。完成闪避动作后,应迅速将转向盘回正,这样汽车很快就会从左右摇摆的状态中恢复平稳。驾驶者在整个过程中也不要紧盯着障碍物,而是应将视线对着正确的行驶方向。 由于突然的闪躲,常会有安全方面隐患,因此开车时应与前车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而且不要把视线过分集中在近处,要注意远处的路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