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开车必须掌握的五大驾车技巧 (2013-09-29)

    有车有照没技术,上路心惊胆战,没关系,这里轻松学车网教你开车必须掌握的五大驾车技巧:   1、保持车距大部分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前后车追尾。为了不撞人或不被人撞,既要时刻注意前车的速度,也要通过后视镜观察后车的动态。行驶一段距离后,应踩一下刹车,提醒后车注意与前车的距离。尤其是夜间行车时,踩刹车预防追尾的办法非常实用。2.路口慢行现在许多城市道路为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并行路面,相对而驶的车流之间没有隔离墩,这给驾车带来困难。一般来讲,越靠近路口车辆行进的速度越要放慢,此时过往马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会乘隙穿行通过。3.安全超车超车必须在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当确认超车条件后,应先打左转向灯并示意(夜间超车时应变换灯光予以提示),等前车有让路表示后,方可从前车的左侧超越。超越前车后,也不能过早地驶入原来的行驶路线。4.谨慎调头行车到不熟悉的路线,有时一看走错路了,立刻原地掉头,全然不顾两边的车辆,这是十分危险的。中间画了实线的马路是绝对不能掉头的,如果万不得已必须掉头,不要在对面一大串车辆接连而来的状态时强行拐弯。应该等对面车道基本无车时,确认后面也没有来车时插空迅速掉头。5.抢红不抢绿有些驾驶员遇上信号灯时总喜欢加速“抢灯”。在远处见到绿灯拼命加油提速,往往还未驶到路口停车线,绿灯变成了红灯。最好在远处见到绿灯时减缓车速,在保持低速前进的情况下,以备变灯。因此,“抢红不抢绿”能在用制动或少用制动的情况下顺利安全通过路口。6.低挡下桥现在很多城市都建了立交桥和高架路,上下桥的落差比较大。有的人开车下坡时,只管空挡滑行,眼看要撞到前车了才踩刹车,这是很危险的。最后轻松网提醒有车一簇,谨记一点,安全行车,莫要酒后驾驶。

  • 安全开车要掌握的五大开车技巧 (2013-09-29)

         有车有照没技术,上路心惊胆战,没关系,这里轻松学车网教你开车必须掌握的五大驾车技巧:   1、保持车距   大部分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前后车追尾。为了不撞人或不被人撞,既要时刻注意前车的速度,也要通过后视镜观察后车的动态。行驶一段距离后,应踩一下刹车,提醒后车注意与前车的距离。尤其是夜间行车时,踩刹车预防追尾的办法非常实用。   2.路口慢行   现在许多城市道路为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并行路面,相对而驶的车流之间没有隔离墩,这给驾车带来困难。一般来讲,越靠近路口车辆行进的速度越要放慢,此时过往马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会乘隙穿行通过。   3.安全超车   超车必须在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当确认超车条件后,应先打左转向灯并示意(夜间超车时应变换灯光予以提示),等前车有让路表示后,方可从前车的左侧超越。超越前车后,也不能过早地驶入原来的行驶路线。   4.谨慎调头   行车到不熟悉的路线,有时一看走错路了,立刻原地掉头,全然不顾两边的车辆,这是十分危险的。中间画了实线的马路是绝对不能掉头的,如果万不得已必须掉头,不要在对面一大串车辆接连而来的状态时强行拐弯。应该等对面车道基本无车时,确认后面也没有来车时插空迅速掉头。   5.抢红不抢绿   有些驾驶员遇上信号灯时总喜欢加速“抢灯”。在远处见到绿灯拼命加油提速,往往还未驶到路口停车线,绿灯变成了红灯。最好在远处见到绿灯时减缓车速,在保持低速前进的情况下,以备变灯。因此,“抢红不抢绿”能在用制动或少用制动的情况下顺利安全通过路口。   6.低挡下桥   现在很多城市都建了立交桥和高架路,上下桥的落差比较大。有的人开车下坡时,只管空挡滑行,眼看要撞到前车了才踩刹车,这是很危险的。最后轻松网提醒有车一簇,谨记一点,安全行车,莫要酒后驾驶。  

  • 安全行车口诀 (2013-09-29)

         经常听人提到开车有五要点“一安”、“二严”、“三勤”、“四慢”、“五掌握”你知道他们的意思吗?   “一安”是指驾驶员要树立安全第—的思想;“二严”是指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三勤”是指:勤检查,勤调整,勤保养,“四慢”是指:情况不明时慢,视线不良时慢,起步会车时慢,通过交叉路口、狭路、桥梁、弯道、险坡、车站及复杂地段时慢,“五掌握”是指:掌握车辆技术情况,掌握道路情况,掌握气候影响与风向,掌握地区变化,掌握车辆行人等动态和特点。   这五点如果牢记在心,开车出事故的概率一定会大大降低的。  

  • 安全驾车之儿童安全椅 (2013-09-29)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增加,汽车已经逐渐进入千家万户。这样来说,孩子坐车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孩子坐车,作为父母的你们是否知道怎么保障孩子的安全吗?下面就听听石家庄学车网的小编来给您介绍介绍儿童安全椅。   当然,目前全世界公认的儿童正确乘车方式就是使用儿童安全椅。然而,令我们担忧的是,根据交警部门日常执勤得到的数据,发现在道路上真正给孩子安装了安全椅的父母的比例还不到5%。去年,世卫组织发布的一份专题报告中指出,对于个人家庭,在道路安全方面,最值得购买的商品是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在发生撞车时可减少54%——80%的儿童死亡率。   但是您是否知道怎样选择和试用儿童安全椅呢?挑选汽车安全椅就跟我们给孩子购买衣服一样,最大的考量就是孩子的年龄和体重。   婴儿型出生~1岁,0~10公斤的孩子适用   幼儿型1~4岁,9~18公斤孩子适用   学童型3~8岁,15~25公斤孩子适用   儿童型7~12岁,22~36公斤孩子适用   不仅如此,您还应该知道怎样使用儿童安全椅。   穿过儿童安全椅的安全带必须保持紧绷状态。   切记儿童安全椅需安装在后排座位,不应该安装在副驾驶位置。   定期检查安全椅的完好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要及时调整安全椅的安全带的松紧。   听了轻松学车网的介绍,您应该已经比较清楚了儿童安全椅了吧,如果之前没有,小编建议您还是去买一个吧!

  • 驾驶员的一安、二严、三勤、四慢、五掌握 (2013-09-29)

      驾驶员的一安、二严、三勤、四慢、五掌握   驾驶员在日常操作中应做到的基本要求是“一安、二严、三勤、四慢、五掌握”,即:   一安: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二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通规则。   三勤:要脑勤、眼勤、手勤。在操作过程中要多思考,知己知彼,严格做到不超速、不违章、不超载;要知车、知人、知路、知气候、知货物;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瞻前顾后,要注意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对车辆要勤检查、勤保养、勤维修、勤搞卫生。   四慢:情况不明要慢,视线不良要慢,起步、停车要慢,通过交叉路口、狭路、弯路、人行道、人多繁杂地段要慢。   五掌握:要掌握车辆技术状况、行人动态、行区路面变化、气候影响、装卸情况等。

  • 谈注意力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2013-09-29)

      谈注意力对驾驶安全的影响   在出了事故的驾驶员的检查中,当说到事故发生的原因时,几乎千篇一律地写着这样儿句话:“…,由于我思想麻痹,精力不集中,所以……。”这里说的“思想麻痹”,是失去警惕,而“精力不集中”,就是指没有注意了。这样的检查虽然已经公式化,但也说明“注意“与安全驾驶车子有极大关系。(选驾校,我向您推荐的只有石家庄驾校网)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常常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并不同时感知所出现的一切事物,而是有选择地感知其中的少数几种。这时,感觉器官指向这些事物,集中在这些事物上,表现为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凝视、倾听等。这种心理现象,便是注意。被注意的事物就感知得比较清晰、完整、正确、未被注意的事物,就感知得比较模糊了。例如行车过程中,虽然马路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但驾驶员的眼睛只盯着来车、行人和交通信号,耳朵只听发动机和其它机械的响声。所以,能清楚地认识与行车安全有关的各种变化,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不只是观察需要注意,就是记忆和思考等心理活动,也离不开注意。有的驾驶员对自己经常行驶的路段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行驶到不同的地区就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是由于他注意地记忆了沿途的特征,也有的人在同一路段行驶多年,但对道路的特征却还是不大了然,其原因也在于漫步经心,不注意地记忆。思考时如果三心二意.就会越想越乱,得不到要领。操纵车子时如果不注意.就会出现动作不当,操作锚误,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一位姓王的驾驶员,一向以驾驶技术好,手脚麻利著称。有——天行驶到一个比较热闹的地区,他本来已减速慢慢行驶,但出乎意料,还是撞伤了一个小女孩。事后有人问他“你开车一向谨慎,技术好,为什么还会出事故呢?”他回答说:‘当时因在路边广场上有马戏团演出,我无意中瞟了两眼,等回转头来时,—个女孩已经跑到路中间。我以为她会向左跑,便问右打方向盘,结果小孩却向右跑,事故就发生了。可见,在行驶过程中,自始自终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开车上。要是思想开个小差,哪怕只是一、二秒钟,也可能出事。正如许多老师傅总结的:“安全行车十几年,出事就在一瞬间。安全行车几万里,出事就在一两米”

  • 谈年龄与驾驶安全 (2013-09-29)

      达到法定学车年龄的学员,年龄越小,心理活动越简单,动作越灵活,思维越活跃,记忆力越强,所以在规定的年龄范围内,一般越年轻学习进步越快,接受能力越强,但由于年青而不稳重,怕吃苦,意志力弱,往往存在一暴十寒的波动性,反之.年龄越大则与之相反。体力随着年龄而变化.通常在25-30岁时为最佳时期,过后则逐渐下降。(选驾校,还是石家庄驾校网好)   判断能力也随着年龄而变化,但与体力的变化不同.在体力下降时期,它却仍在增长。年轻的驾驶人员虽然反应敏捷,眼疾手快,但是判断情况经验不足,“初生牛犊不怕虎”,常常喜欢冒险行车,超速抢行.在交叉路口或弯道上也高速行驶,因此容易肇事.少年体力不足,判断能力更差,所以不允许未成年人驾车。30岁以后,人的身体各部分机能基本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加强,能够抑制自己一时的冲动,因此,发生事故就较少。50岁以后.身体各部分机能逐步衰退,在紧急情况下反应迟钝,不能迅速采取措施,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事故率也就偏高了:   据考证老年驾驶人员的生理机能衰退的表现为:   一是视力下降。在光线较暗的地方.40岁以上的驾驶人员就会感到观察吃力,眼睛容易疲劳。因光照射而晕眩的恢复时间.青年人较快,一般为2—3秒,而超过55岁时则需10秒。二是反应迟钝。对千变万化的道路情况做出判断并指令手、脚操纵机件,这方面老年人比青年人差得多。三是容易疲劳。年纪大,体质变弱,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易   疲劳.且恢复也慢,尤其是夜间行车更为突出。因此,对青年驾驶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而对老年驾驶人员,则要使之认识自己的身体条件,控制合理的时速和车距,以便能有充足的时间处理突发的事故。

  • 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规范 (2013-09-29)

      机动车驾驶人驾驶行为规范   1、车门、车厢没有关好不准行车。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的情况下行车会使乘车人或者货物有抛出车外的危险。   2、禁止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宙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安全的物品。这里的前后窗是指前后挡风玻璃。所谓“妨碍驾驶安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可能遮挡机动车驾驶入视线,二是可能分散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力。   3、驾驶人驾驶车辆时不得有拨打或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嬉闹等妨碍驾驶安全的行为。上述这些行为会直接影响、干扰正常驾驶,因此严格禁止。原《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关于禁止穿拖鞋驾驶的规定,应当包括在本项“妨碍驾驶安全的行为”中,驾驶时穿拖鞋会影响驾驶人对制动器、离合器、油门等操作设施的控制,影响驾驶安全。   4、禁止机动车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驾驶安全性要求。机动车在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会造成对机动车制动和转向的难以控制甚至失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是驾驶中应“禁息”的操作行为。在下陡坡时发动机熄火,使用气刹制动的车辆(一般是大车).如果发动机熄火则使打气泵停止工作而使制动失效,配置转向、制动助力的车辆发动机熄火则操作沉重无效。在下陡坡时发动机熄火或空挡滑行制动全靠制动器,发动机因熄火或空挡滑行失去在低转速状态下的降低车速作用。二是车辆使用经济性要求。车辆空挡滑行,使变速箱内的部分齿轮失去润滑油的润滑,处于干摩擦而加剧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禁止机动车下陡坡时熄火或者空挡滑行。   5、禁止向道路上抛撤物品。机动车在道路上高速行驶,抛撒的物品因为惯性而具有很大的动能,对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会造成严重威胁。   6、禁止驾驶摩托车时手离开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上述两种情况,均会严重影响摩托车驾驶人对摩托车的控制.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7、驾驶机动车不得超过4小时不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机动车驾驶人过度疲劳,以致行车时困倦随睡t四肢无力,将会影响驾驶入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而交通情况,操作动作容易变形,直接影响驾驶安全。实践证明连续驾驶时间过长是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   8、机动车驾驶人保证安全的基本要素有两点:一是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二是驾驶安全的技能。   车辆、行人的通行是道路交通中的主要行为.它必须依据道路通行的主要原则来制定最具稳定性、社会效果性和确保有序、安全和畅通的基本法规规范。

  • 影响安全驾驶的四大要点 (2013-09-29)

      影响安全驾驶的四大要点   一,身体症状不适开车危险增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表现为肢体疼痛或肢体麻木,这都会影响司机的正常操作和判断能力,早在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汽车驾驶员的健康检查提出了18项要求,其中包括视力、视野、辨色能力、听力、肢体、关节、心脏疾病、高血压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胃肠病等。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以及糖尿病病人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均不可以驾驶汽车。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患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要再摸车了。   二,夏季防暑药物的安全使用   夏季高温使“中暑”现象频频发生,许多人都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剂来解决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等症状。效果确实很显著,但是这类药物中,均含有“酒精”。虽然含量很低,一般不会影响到正常驾驶,但是酒精测试仪是可以测出来。并且一些对酒精很敏感的朋友,服用后会影响到正常的驾驶。所以,不管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减少麻烦的角度,服用此类药物后,还是不要开车了。   三,生活药物的安全服用   日常生活中,生病是很平常的事儿,然而在服用药物后,尽量不要开车。有些药物会使驾驶员在行车中昏昏欲睡,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包括镇静、安眠、抗抑郁、抗焦虑、止痛解痉、抗过敏、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等药物。镇静类药物,如安定、安宁等;抗抑郁、焦虑类药物,如丙咪嗪、多虑平等;镇痛类药物,如杜冷丁、吗啡、可待因等;抗高血压类药物以及降血糖类药物,如复方降压片、优降糖等;抗过敏类药物,如扑尔敏等;止痛解痉类药物,如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和颠茄片;抗心绞痛类药,如心痛定、消心痛、硝酸甘油制剂等,它们均有可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乏力、嗜睡、倦怠、注意力分散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如果超量服用,则不良反应会更明显或加重。   四,熬夜看球疲劳驾驶/酒后驾车   美国一项交通安全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为6~7小时的驾车员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每晚睡8个小时的人的两倍,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者,这一概率就变成4~5倍了。因此,开车前应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一旦发现疲劳,切不可勉强开车。   安全提示:许多人,在日常驾车过程中,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些小疾病、小症状,不会影响到行车的安全。然而很多车祸,都是因为驾驶员的侥幸心理所致,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下这些细节,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平常对身体的关注也是安全驾驶的必备条件。

  • 安全驾驶的禁忌行为 (2013-09-29)

         安全驾驶的首要准则是专门驾驶   车主都知道,安全驾驶的首要准则就是专门驾驶,在行驶的过程中调整坐椅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行驶中调整坐椅出事故,在行驶中,尽量不要调整坐椅,因为这样或会发生意外,除了坐椅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动作等,也应尽量避免。如果非要调整,也应停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后,再进行调整,这样既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也能避免意外发生。因此,广大的车主朋友们莫轻视驾驶车辆的小动作。   行车前要先做四件事   司机在行车前,要做到坐椅调节、方向盘调节、内外后视镜调节、安全带调节四件事后才能起步出行。就拿调整坐椅来说,经常调整坐椅坐姿,这件事情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发生率不会太高,因为车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开,坐椅调整好一次就不会再调整了。但如果车辆之前被别人开过的话,那么坐椅很可能就会被调整,这时候如果不注意提前调整而在驾驶时调整,就可能会发生开头提到的事故。而且一边开车一边调坐椅,或会导致司机看不到前方的路,或是抓错方向盘,踩错踏板,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还有就是方向盘的调整,现在很多车型都有方向盘调整这个功能。在调整时,要以方向盘上半圈不阻碍眼睛看到仪表盘中的信息为准,以方便车主在驾车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仪表盘了解车辆的重要信息。如果车辆的方向盘还可以前后调节的话,那么可以配合调整坐椅靠背这个步骤来调整方向盘的前后距离,以达到最好、最舒服、最安全的驾车姿势。而后视镜的调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以尽可能地缩小视觉盲区、驾驶员观察舒适为原则就可以。   最后是安全带的调整。安全带的高低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太高,紧急情况收紧时容易勒到脖子,可能造成颈部的损伤甚至直接将人勒到窒息;如果太低,则可能无法完全限制身体向前冲,如果滑出肩膀就更危险了。   合格的系安全带的位置是安全带从肩膀拉过,且与肩头有最少两个手指的距离,而安全带必须贴合身体穿过,并插到所坐坐椅的安全带插槽上。